【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继上半年L4级无人小巴的商业化落地之后,9月15日,佑驾创新(2431.HK)在深圳发布旗下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L4版图再落一子。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国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采访时表示,无人物流市场已进入爆发前夜,佑驾创新将依托技术降本、规模效应等优势,切入这一规模巨大的新兴市场,预计明年无人物流车交付量有望突破一万台。
进军无人物流行业,佑驾创新开拓增长新曲线
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小竹无人车首发两款车型T5及T8,其中T5货箱空间优化后,车辆能够释放5.5立方米容积并实现同级最大载重1000kg,最高续航180km,主要服务于快递城配、商超零售、生鲜配送等细分场景。
T8则拥有8.5立方米容积,能够更满足大运量运输需求,最大载重1700kg,最高续航240km,可广泛应用于城配与工业物流,耐用仓配等更多专业场景。
佑驾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基于扎实的数据闭环能力,以及过往10余年行业深耕中积累的海量道路数据,并针对无人物流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帮助小竹无人车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了公开道路应对、复杂路况通过、室内外园区自主巡航、作业区自动泊车及主动安全等核心能力。
此前,佑驾创新基于小竹无人车产品已获深圳邮政与东部公交的认可。在发布会现场,佑驾创新也公布了首批无人车下线情况,正式向合作伙伴进行交付,实现“发布即交付”,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江阴市将是小竹无人车首批落地的重点城市。
佑驾创新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其L4自动驾驶iRobo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半年内营收破千万元。其无人小巴业务已于今年2月,率先在苏州完成商业化落地,目前已在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省市交付,累计获得10余个项目,逐步成为公司收入的新增量。
此次小竹无人车发布,标志着其在L4业务商业落地领域再进一步。“我们的无人物流车成本下降主要依赖两大路径,一是技术降本,二是规模效应。”刘国清表示,技术降本是指随着传感器性能提升与算法优化,成本也在下降;规模效应是指通过共享商用车前装业务供应链,通过大规模集采实现成本优化,大幅降低硬件采购成本。
从示范运营到规模应用,行业拐点即将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物流车当前已从技术测试和示范运营阶段,加速迈入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新阶段。
在政策层面,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无人车技术;今年5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在行业层面,无人物流行业企业近期接连获得大额融资,并加速商业化落地。据媒体报道,新石器、九识智能等企业已实现万台级别的订单和数千台的交付量;同时,白犀牛近期完成近5亿元B+轮融资,九识智能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无人物流销量将超3万辆,渗透率突破1.2%,2026年有望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207%,渗透率达到3.4%。
尽管前景广阔,但无人物流行业仍面临许多挑战。在刘国清看来,除技术因素制约外,未来路权的稀缺性和强监管特征,也会对行业发展造成影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人物流行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多重驱动下,正迎来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时期。尽管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未来通过全产业链协同攻坚和市场交付量逐渐提升,硬件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规模化盈利拐点将加速到来。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