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汽车智能化正从导入期跨入成长期
智能化渐成车企“生存项”,正从导入期跨入成长期,预计2025-2030年智能汽车将快速上量。
智能汽车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以智驾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为主线,提升行驶安全、革新用户体验,随着智能化深入发展,汽车将从“百年燃油交通工具” 升级为 “AI 驱动的移动终端”。
中国市场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在2020-2024年完成从10%到50%的跃升,预计2025-2030年电动化渗透率将逐步从50+%提升至80%,同时智能化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假设2030年新能源车100%将转变为智能汽车,并考虑届时燃油车电气网络和电子电气架构也已升级革新具备智能化基础,则2030年中国市场智能汽车销量将远超3000万辆。
智能化将成为头部车企的“生存项”,而不再仅仅是“加分项”。电动化使燃油车转变为新能源车,整车电气网络和电子电气架构也得到革新,这是智能化的基础。然而电动化仅是“半成品”,唯有叠加智能化,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颠覆百年燃油车格局,兑现“换道超车”的机遇。
从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是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主线
汽车智能化围绕智驾从低阶到高阶技术发展主线展开,当前处于从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
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参照国际普遍认可的SAE J3016分类框架,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这6个等级:L0-L2为驾驶辅助,系统辅助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人;L3-L5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行业惯用高级辅助驾驶对应L0-L2,主要功能为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智能巡航辅助等,驾驶员负责驾驶和监督;高阶自动驾驶对应L2+至L5,涵盖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前者必要时需要驾驶员干预,后者无需人工干预。
中国车企的智驾发展正处于L2+级功能规模化普及、L3级商业化试点起步、L4级特定场景应用深化的阶段。在迈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时,仍面临法律法规的完善(如L3及以上级别的责任认定)、技术长尾问题的解决(极端场景处理)、成本控制以及用户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车路云一体化”的深入,中国高阶智驾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新能源车ADAS已近标配,AD装车率逐步提高
技术阶跃升级叠加软硬件成本下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搭载率不断提升。25H1新能源车L2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超过80%:AEB自动紧急制动装车率已经达到67%,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达59%;ALC自动变道装车率接近30%,APA自动泊车装车率达44%。其中,24万以上新能源车型的L2+功能配置率已经较高,16万上下区间尚存较大提升空间。
高阶智驾渗透率或从2026年开始加速提升
预计2026年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L4-L5预计将在2027-2028年开始实质突破。根据地平线招股书,2026年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出现下降的拐点,同时高阶自动驾驶的渗透率逐步加速提升。到2027年,中国乘用车部署的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将有接近一半是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到2030年,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快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渗透速度。根据如祺出行招股书,预计中国市场L2-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在2025年有望超过60%,在2026年接近70%后增速趋缓,L4-L5级别自动驾驶在2026-2027年开始逐步加速渗透,在2027-2028年有望越过5%。我们预计部分车企及系统级供应商掌握“算力+算法+数据”以及对应工具链且智驾方案具备系统性降本潜力,这将成为推动高阶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2. 上游零部件:算力构筑基础,功能创造增量
域控制器:受益于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技术演进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件的数据交互逻辑,正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分布式是传统阶段。每个功能模块(如发动机控制、车窗升降)配备独立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CAN/LIN总线通信。其局限在于ECU数量庞大(高端车超100个),线束复杂(总长度超5km),软硬件耦合度高,功能升级困难;域集中式是当前主流。按功能域集成各独立ECU,形成域控制器,如智驾域、座舱域、车身域等。智驾域控制器可以处理摄像头、雷达数据,运行自动驾驶算法,座舱域控制器将集成仪表盘、中控屏、语音交互等功能; 中央集中式将是未来趋势。以1-2个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HPC)为核心,搭配区域控制器(ZCU)实现就近接入。其价值在于硬件资源池化、软件全栈解耦,支持高阶自动驾驶与个性化功能迭代。
智能汽车跨域融合提高系统集成度是趋势
域控制器替代分散独立控制器,提高系统集成度。域控制器是传统控制器随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产物,其将汽车中相关、邻近的功能或部件根据其职责领域进行了逻辑划分和物理集成。域控制器取代了以往众多分散、功能单一的ECU,减少了线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效率和通信带宽,为车载软硬件提供标准化的高性能平台,便于功能扩展和OTA升级。
智驾、智舱、车身、底盘、动力五大域构筑了汽车智能化的基础,这五域的进一步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每个域控制器相当于对应功能区域的“中央大脑”,整合、处理该区域内的传感器数据,执行核心运算逻辑,并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其中,智驾域控是汽车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智驾芯片算力比拼算力的趋势正在显现。座舱域控基于场景不断扩大功能整合,提升用户交互及舱内体验感受。动力域、车身域和底盘域控制器对算力要求较低,基于通用计算、通讯资源以及标准化软件平台寻求较高的开放灵活性。
成本导向且合作模式灵活的供应商有望胜出
成本导向是跨域融合的主要驱动力。独立域控制器的跨域融合是域控制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融合多种功能域的控制器有机会在硬件电路、散热系统、外壳封装方面做集成设计,由此整个系统成本将得到优化提升。此外,跨域融合的控制器在系统响应性能方面也有机会得到提升,制动等需要快速反应的功能将受益。
业务合作模式灵活的域控制器供应商有望获取更多项目机会。在跨域融合发展趋势的共识下,实力不同的主机厂会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预计能力较强的主机厂长期将会选择自研;而能力相对较弱的主机厂将选择供应商方案,但是这些主机厂的需求也会因为能力细节的差异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对供应商方案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以博世为代表的供应商则会结合主机厂的不同需求状态进行灵活的定制化配套服务,这样的合作模式将满足更多主机厂不同的产品开发需求。
3. 中游整车:跨界新造车企业引领并受益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