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积极力量。
《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力装备行业后,发布的又一部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也是时隔两年,十大重点行业再次启动实施的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据悉,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
工信部表示,新一轮稳增长行动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各行业稳增长方案陆续落地,这些行业发展潜力有望不断释放。
60余项细化举措稳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
早在2025年4月份,工信部针对当前存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披露,将着力稳增长、补短板、促转型,继续推动装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稳增长”方面,重点是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围绕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共提出了15个方面工作举措和3个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细化措施有60余项。
《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其中,力争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对此,《方案》表示,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提升乡村居民用车电动化水平。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中远途、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保障平稳有序过渡。
多项扩消费举措激活市场潜力
在扩大消费方面,《方案》共提出三个方面举措,除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方案》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线上交易管理制度。
同时,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鼓励重点地区逐步拓展跨区域协同应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2000万辆,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照此推算,接下来4个月,我国汽车市场销量有望再增加约100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车市“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叠加政策支持与市场共振的双重利好,将进一步刺激购车需求。
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高端制程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非理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支撑保障体系还亟待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近期,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出台的《方案》中也提出,将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相关问题反映并协调推动解决,指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此外,《方案》还明确,要围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行业管理政策,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等方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提升国际开放合作水平方面,《方案》提出,要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完善物流运输体系,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
另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复合型人才本土化培养能力。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