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因一则高管公开批评引发广泛关注。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在社交媒体上直指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创造新概念且计算错误”,其矛头直指小米提出的“轮轴比”宣传。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在技术理念上的碰撞,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小米汽车在上市初期以“轮轴比”(车轮直径与轴距比例)作为核心卖点,宣称该数值越大车辆运动性能越强。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车型达到3倍轮轴比,堪称“百年豪华车设计密码”,并以此创造三分钟预订20万辆的业绩。然而,赵东指出这一概念在汽车工程领域并不存在,更直言若乘用车达到3倍比例,“车辆将形同拖拉机”。他还揭露小米在计算方式上存在矛盾:若按后轮间距容纳3个轮胎的描述,实际比例应为4倍而非3倍。
数据争议进一步升级。赵东透露,丰田工程师实测小米SU7的轮轴比仅为0.62,与官方宣称的0.68存在差距;而对比保时捷911的0.71实际数值,小米的宣传优势荡然无存。这种“创造概念+数据偏差”的营销方式,被丰田视为对技术底线的挑战。作为混动领域技术标杆,丰田在纯电动市场的滞后使其对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尤为敏感,而消费者对新概念的热衷更令其担忧市场导向偏离工程本质。
这场争论本质上是两种造车思维的交锋。丰田代表的传统路径强调技术沉淀与工程严谨,而小米等新势力则秉持“互联网思维”,通过快速迭代和概念创新抢占市场。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营销创新本身无可厚非,但若以错误数据误导消费者,最终将损害行业信任。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已对车企虚假宣传展开整治,今年6月三部门明确要求禁止夸大宣传与内卷式竞争。
在消费市场,另一场外资品牌与本土企业的较量正在无糖茶饮料领域上演。作为中国无糖茶市场的开拓者,日本三得利自1997年推出乌龙茶后长期占据龙头地位,却在近年被农夫山泉等本土品牌反超。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农夫山泉以平均超70%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而三得利份额已缩水至8.7%,且呈持续下滑趋势。
本土品牌的逆袭源于多维度的创新。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通过推出青柑普洱、玄米茶等新品构建多元化产品线,而三得利新品迭代缓慢,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渠道布局成为关键分水岭:农夫山泉等企业依托强大的分销网络渗透各级市场,三得利则局限于一二线城市便利店渠道,且面临果子熟了、茶小开等新锐品牌的挤压。行业报告指出,当前市场竞争已从单一优势转向渠道控制、品牌影响、产品迭代与供应链效率的综合比拼。
在零售领域,优衣库与京东的十年后再度合作引发关注。9月8日,优衣库京东旗舰店正式开业,这是双方自2015年短暂合作后的首次重启。此次合作被视为优衣库中国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在收缩下沉市场低效门店的同时,通过线上渠道填补空白。京东强大的物流能力与数字化运营优势,成为优衣库提升即时零售体验、优化运营效率的关键抓手。
对京东而言,引入优衣库具有战略意义。作为首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国际品牌,优衣库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与市场认知度,其入驻将直接提升京东服饰品类的竞争力。近年来,京东持续加码时尚赛道,2025年更提出打造100个过亿单品、2000个千万爆款的目标。此次合作不仅契合京东的品类扩张战略,也为国际品牌与本土电商的深度协同提供了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