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钱学森给国家写信建议:跳过汽油、柴油,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
1992年,钱学森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写信,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
也正是这个建议,深刻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
那就是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
回溯到1992年,当时,全球汽车工业被传统燃油车牢牢统治。
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产业体系,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日本汽车业也凭借精益生产模式和可靠的产品质量,逐渐崛起,丰田、本田等品牌畅销全球。
德国则以精湛的机械制造工艺,让奔驰、宝马、大众等品牌成为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
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虽然建国后我们建立了一汽、二汽等汽车制造企业,但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汽车产量稀少,主要以生产卡车、客车等商用车为主,私家车普及率极低。
在燃油车技术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无论是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还是整车制造工艺,都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和设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却提出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让很多人心生疑虑,我们连走路都还没学会,就要学会跑吗?
但钱学森在写给国家的信中指出,从能源角度看,汽油和柴油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
能源枯竭是人类未来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既然如此,燃油车也就必然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那时,新能源汽车必然会成为主流,我们不能等到石油危机真的到来了,才去思考汽车更新换代的问题,而是要提前开始规划。
他还提到,传统燃油车排放的大量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严重危害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若中国汽车产量如他所预测突破千万辆大关,燃油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将不堪设想,新能源汽车则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
在技术可行性上,钱学森也做了深入调研,他认为,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没有基础的。
当时,中国一直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发,我们在哈尔滨等地的高校都建立了相关团队,也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因此钱学森认为,我们研究新能源汽车,具备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甚至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起点,并不比美国低。
在钱学森的坚持下,“电动汽车研究计划”被提上日程,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而事实证明,钱学森的建议是极为正确的。
机会转瞬即逝,正因为中国的研究计划快人一步,才能在多年后,面临汽车领域的技术革新时,能够做到有备无患,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了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研发与积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离不开钱学森当年的高瞻远瞩。
参考资料:
南方周末《车轮加速:油电替代暂未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