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南方+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出台《方案》即是为了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等15条工作举措,以及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等3条保障措施,相关的细化措施60余项。
据悉,围绕市场化拓展和促进国内消费《方案》部署多项切实举措,包括推动25个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公交、物流配送等车辆70万辆以上;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及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深化车险改革。同时,加力扩围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拓展改装、租赁等后市场消费,优化限购城市政策。
此外,《方案》在提升供给质量上提出要聚焦技术创新,加快攻关汽车芯片、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培育中国汽车品牌,同时依托产业链安全监测平台动态保障供应链稳定;而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将统筹推进充换电设施“乡乡全覆盖”“光储充放”一体站及车网互动技术推广,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打击虚假宣传,严控企业付款周期,加强汽车报废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南方+记者 魏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