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吴星宇在部门“师带徒”的过程中,被师傅老魏连番“发问式带教”,把“怎么画得对”升级为“为什么这样画”,将思考落地为方案,将创意化为成果,将视野一步步地推向全球化研发的现场。
新手村练级
开局自带师傅
2025年盛夏,吴星宇带着对汽车研发的热爱加入车身开发室。入职的第一周,师傅老魏并没有让他一开始就“照着画”,而是常常抛出问题:“这个结构为什么是这样?换到别的气候行不行?”刚开始,吴星宇常被问得语塞。一次画车身钣金数据时,他为了美观把一条折线拉得更直,结果装配模拟出现干涉。老魏并没有直接改掉,而是让他自己分析原因,并引导他去查找装配工艺的要求。几轮讨论后,吴星宇才意识到:“看来设计不仅要看图纸上的线条,更要考虑背后的使用环境与工艺逻辑。”
副本挑战
图纸上的风雨和烈阳
第一次真正参与国际化项目,是新款 CS55 车型海外出口的车身开发工作。面对不同市场的差异需求,吴星宇第一次意识到:同样一块钣金,在不同环境下竟有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东南亚多雨环境下,他设计了一条额外的引流槽。师傅老魏看后皱眉:“思路不错,但这里装配间隙太小,邻件一挤就堵了。”两人便一起蹲在试装台前,用手电筒来回比对,最终把方案改成“分级退坡”,就像修了一条小阶梯,让雨水能顺势而下,既顺畅又易装配。
到了中东非市场,烈日和风沙考验零件的稳定性。吴星宇初步方案是采用“加料”的方式来稳固结构,老魏却摇头:“加厚能顶一时,但重量和成本都上来了。”两人边画边比,最后想到通过改变折弯方式,并调整折弯角度,让零件结构本身更稳固。试装结果证明,这个“巧劲”胜过了单纯加厚。吴星宇感叹:“原来有时候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
这一来一回,让他真正明白国际化研发的复杂:没有唯一解,只有不断试、不断调,才能在不同市场间找到平衡。
SOLO时刻
交出属于自己的设计
在全新小型 SUV 项目中,吴星宇迎来了真正“放手实战”的机会——负责转向支撑件的左右舵共用设计。师傅老魏把设计目标交代清楚:“尽量做到‘一件通用’,减少不必要的差异。”随后便退到一旁,只在关键时刻提醒。
刚开始,吴星宇画出的方案在纸面上看似完美,但当他对比左右舵装配环境时,发现部分孔位无法兼容。他有些着急,转头望向老魏,却只得到一句:“再换个思路试试。”于是他反复推敲安装路径,尝试不同的孔位布局,逐渐找到突破口——通过调整固定点,使支撑件能在左右舵环境中通用,同时保持结构强度。
完成方案的那一刻,他长舒一口气。老魏笑着点头:“这就是你的第一份独立设计。”
通关
向更远的海洋前行
在国际化的征途上,成长不仅是完成设计任务,更是在点滴间积累默契。工作中,他和师傅像搭档一样并肩作战,生活里他们是无话不谈的“饭搭子”。偶尔遇到瓶颈,师傅的一句“别急,慢慢来”,让他重新鼓起勇气去思考、去尝试。
海纳百川的道路上,长安不仅有争分夺秒的速度,更有润物无声的温度。正是在这种专业与温情并存的氛围里,新员工们带着底气与信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