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09866.HK/NIO.US)宣布完成10亿美元股权增发,合计发行1.818亿股A类普通股(含美国存托股份ADS),吸引美国、欧洲及亚洲长线机构投资者参与。此次募资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新平台车型开发、充换电网络扩建及资产负债表优化,为长期战略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发行细节:双地定价引入国际资本
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分为港股与美股双路径:ADS发行价为每股5.57美元,港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43.36港元,承销商获授30天超额配售权(最多2727万股ADS)。摩根士丹利(亚洲)、瑞银证券、瑞银香港及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担任联席承销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融资距蔚来2023年12月获中东CYVN集团22亿美元战略投资仅21个月,距2025年3月35亿港元港股配售不足半年,显示公司在资本运作上的高效节奏。
资金用途:技术攻坚与生态布局
蔚来明确,募资将聚焦四大方向:一是技术研发,即包括智能驾驶芯片、SkyOS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二是开发下一代技术平台及新车型,覆盖高端(蔚来)、家庭(昂沃)及小型车(萤火虫)品牌;三是加速充换电网络建设;四是优化财务结构——截至2025H1,公司流动负债超流动资产,资产负债率高达93.39%,股东权益为负,亟需外部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
据了解,蔚来汽车在AI技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构建起覆盖研发、应用与生态的全链条布局。2024年,蔚来研发投入达130.37亿元,占营收比例19.8%,其中AI相关技术是核心投向。公司在全球12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包括新加坡新成立的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以及硅谷圣何塞的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全球过万人的研发团队,累计提交超9,000项全球专利,形成坚实技术壁垒。
在自动驾驶领域,蔚来采取“自研芯片+合作算力”双路径。2025年推出自研5纳米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单颗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X,实现1万元单车成本优化,已搭载于ET9等多款新车。同时与英伟达深度合作,基于DRIVEOrin芯片打造ADAM超级计算机,总算力达1016TOPS。2024年4月全量推送的全域领航辅助NOP+系统,覆盖726座城市99%的主干道,服务23万用户,每月实车验证里程超2000万公里,依托230.29EOPS端云总算力实现持续进化。
智能座舱方面,2024年10月升级的NOMIGPT语音助手,通过多模感知大模型实现情感交互、百科问答等26项功能优化,支持代码展示、表格生成等复杂指令,成为行业首个端云融合的车载多模态大模型。
蔚来创始人李斌将AI技术视为长期竞争力核心,强调“下笨功夫”构建技术壁垒。从芯片自研到城市智驾规模化落地,蔚来以AI驱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用户体验,更通过技术降本显著改善单车毛利率,为其在智能电动化赛道的竞争注入持久动力。
市场分歧:增长潜力与盈利挑战并存
消息公布后,蔚来美股10日(美东时间)跌近9%,收5.72美元,反映部分投资者对频繁融资的担忧。数据显示,2018年赴美上市以来,蔚来累计股权融资超80亿美元,叠加多次可转债发行,外部输血特征显著。批评者认为,尽管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增25.6%至7.2万辆,净亏损49.95亿元同比仅收窄1%,依赖融资的“烧钱模式”难掩盈利压力——公司已连续7年亏损,2025年三季度预计交付8.7万至9.1万辆,同比增40.7%,但毛利率改善仍是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融资前,蔚来已获中东资本深度绑定。2023年12月,CYVN集团通过注资22亿美元及收购腾讯系股权,以20.1%持股成第一大股东,但李斌凭借C类股1:8的超级投票权,仍握有实际控制权。外界认为,这一结构为蔚来在技术攻坚、产能扩张等长期项目上提供了决策稳定性。
AI资本局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技术与规模双轮驱动的“决赛阶段”,在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蔚来的资金链韧性与技术转化效率,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蔚来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环比增57.9%,显示产品矩阵(ET5/ES6等主力车型)竞争力,但负债率较高的财务现状仍需警惕。
此次融资后,蔚来现金储备有望重新回到300亿以上,支撑其在智驾、换电等差异化赛道的持续投入,但2026年盈利目标能否实现,仍取决于销量增长、供应链降本及高端市场份额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