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如果你兜里只有七八万预算,身边的人十有八九会劝你去买:
飞度、捷达、POLO这些小型油车。
原因嘛,很简单——省心、耐用、油耗低,几乎是“闭眼买”的选择。
可时间一晃到现在,再去翻翻销量榜,你会发现一个扎心的现实:
电车到底能不能彻底取代油车还说不准,但有一点已经很明显——小型油车,是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提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毕竟,在不少人印象里,像飞度这种小型油车,可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经典。
空间灵活、耐造省油、二手行情还高,怎么可能“说完蛋就完蛋”?
说实话,放在五年前,这种观点完全成立。
因为那会儿,飞度月销轻松过万,卡罗拉、轩逸这种紧凑级轿车也得靠它们来带热度。
甚至在二手市场,飞度三年保值率还能做到七成以上,妥妥的“神车”。
可现实很残酷:
2025年,8月的小型车排行榜上,前十已经没有任何一款油车了。
而且,也是在这个月,飞度全国销量只剩23台;
大众POLO、起亚焕驰也差不多,一个月能卖300台就算烧高香了。
关键是,你以为它们是没降价,所以才落到这个地步?
其实并不然,它们的“降幅”比很多车都要狠,几乎到了“放血”的地步。
以大众POLO为例,在售款的指导价是9.09万起,但现在普遍优惠3万左右。
要知道,这类小型车本身利润就极薄,过去最多也就让个几千块意思意思,如今一刀砍下去就是3万,真的匪夷所思。
就是这种情况,卖一台车,到底还能不能赚钱,恐怕连厂家自己都心里没底。
飞度的处境同样凄惨。
虽然账面上的指导价还写着9.78万起,但真要去问价,裸车价格早就探到6.78-7.25万区间了。
换句话说,原本能支撑起“神车”光环的价位,如今彻底跌穿。
可问题是——就算降成这样,市场依旧没什么反应。
销量没起来,口碑也没再翻红!
至于说为什么会这样?
核心原因很简单:同样的预算下,小型油车已经彻底没有竞争力了。
你想想,七八万以前能买到的飞度、POLO,现在依旧是1.5L、1.4T的小排量发动机,动力平平,油耗也不见得低到哪去。
可把视线挪到新能源这边,同样的价位,你能买到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
甚至把预算再往上凑一点,还有秦L DM-i、银河L6这种配置拉满的A级车…
说白了,一个是机械素质差不多停留在十年前的“小油车”;
一个是续航、配置、智能化全都对标二十万级别的“新物种”,消费者怎么选,其实不言自明。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改变了大家对“家用车”的定义。
过去七八万预算,能买到一辆通勤代步、省心省油的小车,就已经算是“值了”。
飞度省油耐用,捷达保养便宜,POLO小巧好开——
它们满足的,是那个年代最朴素的需求:上下班代步。
可现在呢?
同样七八万的预算,能买到的早已不是“勉强代步”的小车,而是大空间、智能座舱、低能耗的新能源。
拿比亚迪海鸥来说,后排空间比飞度还宽;
五菱缤果配上大屏和车联网,日常体验比传统小车高了一个维度。
哪怕预算再往上凑两三万,秦L DM-i、银河L6这种A级车,不仅配置拉满,综合成本还比油车更低。
这意味着,消费者的选择早就从“要不要买车”,变成了“既然要买,为什么不买更先进的那一台”。
就这种情况,使用成本不占优、体验不占优、价格也不占优——
小型油车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不是吗?
总结来看就是:
电车会不会彻底取代油车还不好说,但小型油车的“集体退潮”,已经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从销量到价格,从产品力到用户心态,它们几乎在每个维度上,都输了个彻底。
而由小见大,随着新能车的进一步发展,续航的不断提升:
如果 a 级、b 级、甚至 c 级车上,新能源车也没多少短板了,固态电池还量产装车——
届时,所有燃油车还有活路吗?
很有可能,也会重复小型油车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