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Gorden Wagener)在接受《Top Gear》杂志采访时罕见发声,对两大德国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的内饰设计提出尖锐批评。
这位一向以优雅著称的设计总监直言不讳地表示,宝马新一代iDrive系统"内容显示太小,操作费劲",而奥迪最新发布的Concept C概念车内饰"看起来像是1995年的设计"。这场罕见的公开批评,揭示了德国三大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日益明显的设计路线分歧。
瓦格纳作为奔驰全球设计总监,自2016年起主导了品牌的设计转型,特别是电动车型的内饰革命。在他的领导下,奔驰选择了"数字化极简"路线,推出贯穿式超大屏幕设计(Hyperscreen),大幅减少物理按键,强调科技感和未来感。这种设计语言在EQS、EQE等电动车型上得到充分体现,几乎将整个仪表台变为一块连续的曲面玻璃屏幕。
相比之下,宝马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渐进式路线。新一代iDrive系统虽然也在向触控化发展,但仍保留部分物理按键(如标志性的iDrive旋钮),并坚持使用相对独立的屏幕布局。宝马设计团队认为,这种"驾驶者导向"的设计更能确保操作精确性和行车安全性。
奥迪则试图走出第三条道路。Concept C概念车采用对称布局、几何线条和复古未来主义元素,希望在极简主义盛行的时代找到差异化路径。但这种设计语言显然未能获得瓦格纳的认可。
这场争论的背后,是电动化时代对汽车内饰设计的根本性重塑。在燃油车时代,德国豪华品牌的内饰设计虽然各有特色,但整体共享相似的设计逻辑。电动化带来的技术解放(如取消传统变速箱结构)和智能化需求的爆发,正在迫使品牌作出更彻底的设计选择。
奔驰认为,电动时代的内饰应该是一个"数字座舱",通过大屏幕和智能交互系统提供沉浸式体验。宝马则坚持"形式服从功能"的理念,认为驾驶体验仍然是豪华车的核心。奥迪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既保留传统的豪华质感,又融入科技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这三种设计路线的反馈并不一致。奔驰的Hyperscreen虽然获得设计奖项,但也面临用户关于操作复杂、指纹残留等批评。宝马的保守策略被部分用户认为"更实用",但也被质疑创新不足。奥迪的新概念设计尚未经受量产考验,需要等待市场检验。
三大品牌截然不同的选择,反映了各自对电动时代用户需求的不同理解。瓦格纳的罕见发声,预示着这场设计之争将从设计工作室走向公众视野,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无论如何,这场争论表明电动化转型不仅仅是动力系统的更替,更是一场关于汽车空间、交互与体验的全面重构。德国三大豪华品牌的设计路线之争,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