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州市公路养护管理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慧化模式的深刻转型,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分中心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机制、技术赋能和协同联动,全面提升了公路养护效率与管理水平,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创新模式,多元融合破解难题
面对管养里程增加和养护力量不足的矛盾,直属分中心积极探索并采用了“劳务外包与工程包相结合”的新型养护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具备资质的专业化养护企业,有效整合了原本小而散的市场主体,提升了养护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与此同时,漳州公路部门大力推动养护作业机械化,陆续引进清扫保洁、绿化养护及路面修补等专用机械,实现了80%管养路面的机械化清扫。机械化作业不仅显著减轻了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幅提高了路面清洁和维护的工作效率,为应对养护人员老龄化和人力短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赋能,创新驱动管理变革
公路智慧养护作为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推动养护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测”跨越:路段交通量调查自动化与桥梁健康自动化监测为决策提供持续、准确的数据支撑;重要节点视频实时监控、养护车辆北斗定位及无人机巡检(应用于高边坡和桥梁检测),共同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实现了对路况的全方位、远程化、可视化管控;移动端应用程序确保巡检信息流转的高效与透明,助力工程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公路关键动态。
跨域联动,协同推进路域整治
为提升公路应急保障与路域综合治理水平,直属分中心积极拓展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构建了高效顺畅的协同联动机制:与水利局、交警、气象局、综合执法大队等职能部门签署联合联动协议,并于谢坑公路站设立联合执法站,实现跨部门资源整合与协同;与水务集团签订养护作业用水协议,切实解决了养护作业中的实际需求,为养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搭建“一键启动”式联动机制,形成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共同应对道路养护、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等事务,显著提升区域路网的保通保畅能力。
智慧机械助力、数据云端调度、多部门联合作战,直属分中心推动了辖区内公路养护管理从传统、被动、分散向现代、主动、集约化的转变。这一系列探索不仅有效应对了管养里程激增、人力短缺和老龄化等挑战,其在新机制引入、技术赋能与跨领域协同方面的实践,也为推进漳州公路正以更现代、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每一条道路的安全与畅通,持续推动公路养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直属分中心
拟稿:杨子宏 胡丰玲
编辑:沈 琦
校对:陈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