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重庆悦来会议中心,一场特别的沟通会拉开了深蓝汽车秋季全球发布会的序幕。
与晚间发布会不同,这场沟通会没有灯光秀、没有舞美,而是把深蓝的核心管理层和媒体人拉到了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地聊人事、聊战略、聊未来。
这是深蓝汽车在“奔跑”主题下的一次自我诠释,对于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年轻品牌来说,它已经不再只是靠“新鲜感”吸引关注,而是要用产品、人才和全球化的步伐,证明自己能跑多远、能跑多快。
沟通会的开场,深蓝汽车副总经理李攀用“四喜临门”来概括当天的氛围:不仅有四款新车将在晚间发布会集中亮相、亚洲重庆智博会,也有董事长邓承浩的职务调整,以及最受关注的新任总裁姜海荣正式加入。所有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深蓝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姜海荣:从手机到汽车的“双向奔赴”
姜海荣的到来,无疑是这场沟通会的核心看点,这位在华为、荣耀打拼了二十年的“手机老兵”,有过十年产品研发和十年市场营销的经历,熟悉ICT的打法,也有过海外实战的历练。如今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他坦言自己“忐忑又兴奋”:“我是一个新兵,但我相信和邓总的互补可以让深蓝跑得更快。”
邓承浩的评价更为直白:“我擅长产品和技术,但在市场和营销上有所欠缺;姜海荣擅长智能化和营销,也有全球化的经验。我们是拼图一样的互补。”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互补显得尤为关键。邓承浩甚至用一句话总结:“我带电,他带智,智电双全。”
姜海荣选择深蓝的理由,则更带有故事性,他直言在离开荣耀后收到过多个机会,但最终是邓承浩的真诚打动了他。“独木不成林,必须要有好的搭档和团队。”在他看来,深蓝是一家技术扎实、文化开放的公司,而这恰好与他的价值观契合。
“奔跑”的深意:从新央企到全球化
“奔跑”是今年秋季发布会的主题,也成为沟通会的关键词。邓承浩对其进行了诠释:这既是新央企肩负的新使命,也是深蓝产品与技术持续向上的姿态,更是中国新能源品牌加速走向全球的写照。在过去一年,深蓝已经进入70多个国家,海外销量达到数万台。
今年,它的目标是扩展到15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速度变成全球速度,S05在哥伦比亚、埃及等地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更会在慕尼黑车展正式登陆欧洲市场。
邓承浩表示发布会的舞台上会出现四款新车:焕新的S07将在设计、座舱、动力和底盘上全面升级;S09配备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支持5C超充,补齐了长续航的短板;L06作为全新拳头产品,将以独特体验切入市场,并在10月单独举行技术发布会;S05则将在欧洲市场掀开新篇章,力争成为深蓝全球化的“粮仓型”产品。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深蓝不再满足于个别车型的成功,而是要全面进攻,建立大单品逻辑,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从中型SUV到大型SUV,再到全球入门市场的全线布局。
人与故事:深蓝品牌的新课题
在沟通环节,多位媒体人提到深蓝的短板:产品力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但品牌故事还没有讲清楚,传播方式过于依赖流量,缺乏“人”的叙事。
邓承浩对此并不回避:“过去深蓝像个直男,自己觉得好就去推,但真正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觉得好。”他甚至直言未来需要更多传播“团队的故事”和“创业的故事”,让消费者与品牌共情。
姜海荣则从消费电子的经验出发,提出“差异化”和“用户思维”。在他看来,市场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只有用户真正喜欢的差异化产品才能脱颖而出。营销的任务,是把这种差异感知传递给消费者,这意味着,未来的深蓝将不再只是讲“车有多好”,而是要讲“人为什么选择深蓝”。
目标与挑战:从36万到200万
除了人事与产品,沟通会也谈到了更现实的目标。
邓承浩透露,集团给深蓝今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36万台,目前看“很有机会达成”。但他同时也强调,深蓝的长远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200万台的规模,成为全球仅存的5-7个主流品牌之一。
这一判断颇具现实感,正如姜海荣所说,手机行业从百家竞争到最后剩下的几家,汽车行业也会经历类似的洗牌。“未来五年就是关键的‘十五五’,深蓝必须成为幸存者之一。”
在沟通会的最后,邓承浩说了一句话:“深蓝不会做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要让消费者觉得‘选深蓝没错’。”
这句话或许比“奔跑”的主题更质朴,但却点明了深蓝的底色。
从0到1,深蓝已经证明自己能跑起来;从1到100,它需要的不只是速度,还有故事、文化和认同,姜海荣的加入,让这场奔跑多了一双新的脚,也让未来的故事多了一种新的讲法。
深蓝正在奔跑,而奔跑的不只是深蓝,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