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易见的是,2025年新一轮电池扩产周期来临。需求端,国内电池装车量达到300GWh,同比大增47%,储能电池更是同比增长128%。
下游需求井喷,上游电芯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头部企业更是产能不足。新增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且产能更多为优质产能,这也是市场化“反内卷”的成果表现。
作为今年项目签约十分活跃的电池企业,楚能新能源——这家湖北电池厂再度传来新动态。
9月6日,宜昌市政府与楚能新能源正式签订投资协议,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二期项目签约落地。
根据协议,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约80GWh,研发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PACK模组等新能源产品,规划用地面积约1730亩。
01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是宜昌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自落户之初就备受瞩目。
项目一期于2022年8月动工,次年8月即建成投产,创造了“楚能速度”和“宜昌效率”。目前,项目一期65GWh产能已稳步释放,为多家主流车企及大型电力集团、海外客户提供了高品质、高安全的电池产品,产值与效益持续攀升。
此次项目二期的签约,标志着楚能在宜昌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阶段,将有力助推宜昌抢占新能源发展赛道先机,为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从产能上来看,不同于传统锂电企业的渐进式扩张,楚能新能源在成立之初便在湖北一次性规划了武汉江夏、孝感、宜昌三大基地,总投资超1000亿元,合计总产能规划达350GWh。
目前,楚能武汉、孝感、宜昌三大生产基地的有效电池产能分别为10GWh、40GWh、60GWh,合计110GWh。
快速扩张的产能为其在动储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宣布“楚能芯”迈入0.5元/Wh时代,三大基地相继投产。
动力市场上,据不完全统计,由楚能新能源配套动力电池的车型,已有超过20款入各大车企新车公告。今年1-7月,楚能新能源位居第14位。7月装车量排行榜上,楚能新能源位居第12,其中,在7月磷酸铁锂电装车量中,楚能新能源居第11。
据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2024年,楚能斩获超30GWh储能订单,同时出货量跻身全球第7。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继续攀升,排名再度向上跃升。
02
楚能新能源的“激进”在供应链布局上也有所体现。为保障二期项目投产后的原材料供应,楚能新能源今年以来已密集官宣多项长期采购协议。
包括刚刚签约的贝特瑞,楚能新能源今年已与天赐材料、华创新材、诺德股份、锂源科技、瑞德丰、科达利、新宙邦、杉杉科技等9家锂电核心供应链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下单采购了至少55万吨电解液、2.5亿套结构件、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共计31万吨的锂电铜箔以及百亿元的负极材料。
这些合作的内容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周期长,已披露的订单均锁定未来五年的原材料供应;二是创新性强,大多数合作均指向行业前沿产品与技术。
战略层面,楚能新能源上述9大合作订单通过“研发协同+产能锁定”合作模式,推动锂电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共生。一方面,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价格,楚能预计可降低15%-20%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规避了锂电行业周期性价格波动风险,确保核心材料的稳定供应。
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协同开发,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构建起竞争壁垒。
这也进一步支撑楚能新能源2025年60GWh出货目标实现。7月初,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表示,今年1-5月公司订单量已超40GWh,已超去年全年订单的总和。这与去年代德明定下的“2025年楚能的年出货量将超过60GWh”目标,距离不远。
具体来看,今年4月份,楚能新能源(宜昌)基地单月出货量突破1.8GWh。订单量上,对比去年,楚能新能源国内外动储市场表现更为亮眼。
8月22日,楚能新能源发布消息称,公司于近日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柳汽”)签署动力电池开发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楚能新能源将在未来五年内向东风柳汽提供超过30GWh的多款乘用车、商用重卡电池产品。同时,双方还将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整合优势资源,聚焦高能量密度、轻量化、梯次利用、商用CTP等前瞻性动力技术开发,共同探索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出行解决方案。
目前,楚能今年已与东风、一汽、厦门金旅、三一新能源等主机厂达成稳定合作。楚能新能源计划下半年装车更多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并冲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
储能端,截至2025年8月,楚能新能源已新增储能订单超60GWh,单月出货量超8GWh。
楚能今年已斩获中核汇能、新华发电、中电建、中车四方所、特隆美、运达智储等多个央国企及储能系统厂家订单。在海外业务上,今年年初,楚能斩获英国2.5GWh订单。
产品端,楚能第四代472Ah大容量储能电池于2025年6月实现量产,单颗容量达1510.4Wh,支持15000次超长循环,能量密度达195Wh/kg。该电池适配1500V/2000V高压平台,系统容量提升显著,进一步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
在巨额订单的持续消化与品质交付过程中,楚能实现向“头部大厂”的全面进阶。下半年,楚能新能源将继续通过产能扩张、订单增长、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持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