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智能汽车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席卷整个行业,曾经被视为高端专属的辅助驾驶功能,如今也已如同雨后春笋般,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
这一变革,无疑是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它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也让人们对未来出行充满了无限遐想。
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在智能化飞速发展的背后,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最严重的就是辅助驾驶的安全隐患,如辅助驾驶失灵、传感器误判等,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安全的定时炸弹。
这些频发的问题,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消费者的心,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深深的信任危机。
而长安汽车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的召开,如同一场及时雨,为饱受安全困扰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解决方案,打响了安全智能的突围之战。
2025年9月5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6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站在聚光灯下,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这句话迅速传遍全场,成为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最响亮的注脚。
就在当天,长安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这不仅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的首场科技大秀,更预示着智能汽车竞争正式进入“智能安全下半场”。
夜深时自会有人提灯而来
当夜足够深时,自会有人提灯而来。
长安汽车这一举措,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长安汽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就是那个提灯照亮黑暗的人。
回望历届长安科技生态大会,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2021年第一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时,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新汽车·新生态”战略,果断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这一战略的核心,便是果断地从传统燃油车领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展现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长安汽车的这一决策,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成为主流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长安汽车深知,如果不能及时跟上这一潮流,就很可能会陷入“诺基亚式危机”,被市场所淘汰。
这份战略决心值得我们称赞,因为当时许多车企对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观望状态,而长安汽车已经看到了数年后的未来。
在新能源转型取得初步成功后,长安汽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智能化领域。
2022年,当大多数车企还在电动化路上摸索时,长安第二届科技生态大会就以“数字智能,共创未来”为主题,发布了智能化品牌“诸葛智能”,这一举措如同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当时,行业内对于智能化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而长安汽车却敏锐地预判到,智能化将成为决定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长安汽车提前布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力求在智能化领域抢占先机。
长安汽车的这一预判,并非毫无根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还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能效。长安汽车深知,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2023年,长安汽车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年,长安汽车在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SDA智能数字化平台,犹如长安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打破了以往技术孤岛的局面,实现了智驾、座舱、底盘等多个系统的数据互通。
通过这一平台,长安汽车能够实现对车辆各个系统的精准控制和协同工作,大大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标志着长安的新数智汽车从概念到量产的跨越。
2024年,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这一年,长安汽车在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长安智驾系统、天衡分布式电驱技术平台、智慧新蓝鲸3.0等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成果,同时揭幕了与华为、联通共建的数智工厂,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数智化领域实现了“全面启航”。
长安智驾系统的发布,无疑是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不仅为长安汽车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其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25年,长安汽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长安汽车以新央企的身份,在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天枢智能品牌,这一举措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意义。
因为2025年的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历史节点,一方面,辅助驾驶上车率逐渐提升,已经成为多数车型的标配,另一方面,辅助驾驶的事故也不在少数,安全已经成为智能汽车竞争的最高壁垒。
由此可见,天枢智能不是简单的智能化品牌,而是守护者的名字,它代表着长安汽车对智能时代安全挑战的回应,也是对千万长安用户安全承诺的延续。
总的来说,长安汽车的科技生态大会仿佛一部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的缩影,始终在不遗余力地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正如“荒漠所在之处,必有暗河开始奔流”,在这场智能安全的荒漠中,长安汽车愿意做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三大维度构建“泛安全”护城河
那么天枢智能究竟是如何构建“泛安全护城河”的?
支撑天枢智能的,是长安自主研发的“眼明、脑灵、腿快”关键核心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代表着长安对智能安全的技术思考和工程实践。
“眼明”意味着感知能力的突破,长安广泛应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多维度发现复杂路况,即使是雨雪天气也不会遮挡汽车“视线”,并全面融合自主开发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让车辆无盲区死角。
“脑灵”则体现在决策能力的升级上,也就是让车辆每天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让避险策略老练、可靠。
“腿快”代表着执行能力的高效,长安基于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可以使驱动、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ms,让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即使在爆胎瞬间,也能主动稳控方向,在0.1秒内修正轨迹。
精准的感知、灵活的决策、高效的执行,带来的是辅助驾驶能力的重大提升,是出行安全的深度保障。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夜间出行,碰巧遇见对向没素质的司机开远光,大灯晃得我们睁不开眼,又碰巧有个行人在此时横穿马路,这种debuff叠满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而如果是人类司机,可能会出现看不清路况,或者手足无措的情况,进而做出错误判断。
而天枢智能可以通过黑夜逆光AEB技术穿透眩光,比人眼早两秒刹停,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
再比如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前车体型较大,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结果因为修路、施工等场景,使前车突然转向,这种情况往往会让我们来不及反应,甚至酿成车祸。
而天枢智能的增强型AES技术可在0.1秒内精准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即便120km/h时速下也能稳定变道。
再加上其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打造的拥有“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的天枢底盘,以及集智联、交互、显示、音箱、健康于一体的天枢座舱。
可以说天枢智能品牌就是在全方位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让用户开得放心、坐得放心。
从行业角度来看,长安发布天枢智能的背后,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竞争逻辑的变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行业正在从功能领先向信任领先转变。
尤其是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安全将成为品牌分水岭,用户在选择智能汽车时,将越来越重视安全性能,毕竟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长安的每一步,都在为智能安全书写标准答案。
尾声
五年,五场科技生态大会,长安汽车完成了一场从“新汽车”到“新安全”的战略跃迁。
当智能汽车赛道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长安汽车用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交出的天枢智能答卷,为行业提供了一把破解增长焦虑的密钥,也就是在参数内卷、流量博弈的喧嚣中,它选择以安全为锚,在技术沉淀与生态构建的土壤里,培育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长期价值之树。
这是长安汽车给当前智能汽车行业最深刻的启示之一,毕竟智能化的光芒,最终要照亮的是每个普通人回家的路。
当长安将安全回家写进万家灯火时,它书写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使命,更是一个时代出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