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两年诸多电车企业更是猛烈降价,到如今这些电车的价格已跌至谷底,由此导致了业界人士说亏本卖车,面对这种情况外资车则选择了观望,韩国车和奔驰先后给出了他们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看法。
韩国车的高管曾表示“烧死”的说法,意思就是这些电车企业如此亏本卖车,最终可能导致资金烧光而倒闭,而利润不错的现代起亚则可以到时候再回中国抢市场。
奔驰高管近日在一个会议上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该高管表示他无法理解,一些混动电车(即是同时有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车)的结构成本更高,但是价格却比燃油车更低,因此他认为五年之后一批电车企业将不复存在。
这两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导致去年全行业的利润已低至接近4%,今年进一步降价的情况下,全行业的利润更跌穿了4%,这已导致不少车企陷入亏损当中,其中新造车当中有很大比例的车企就仍然处于亏损当中。
国产电车猛烈降价的情况下,自身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他们试图将部分成本转嫁给产业链企业,去年媒体的报道就指出部分产业链企业喊苦,指一些电车企业频繁要求降价,从一年降价一次,到每个季度要求降价,再到每月都要求降价,以至于他们很怕接到主机厂的电话,因为接到电话基本上就是要求降价。
这凸显出电车企业其实在成本方面也已压到极限,继续降价的后果已不是他们自身能承受得了,然而在如此情况下,今年以来诸多电车企业仍然在进一步降价,这就让人担忧汽车的品质了,而某车企老总就公开指出,很难相信汽车降价10万之后,还能保持原来的品质。
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已导致一些车企难以生存,去年至今就已有多家车企陷入困境,凸显出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一些车企的资金链已出现断裂,其他仍然在努力的车企可能部分已出现资金链紧绷的状态。
这样的状况凸显出这两年通过激烈降价来竞争的做法已接近极限,印证了韩国车企的“烧死”说法,也与奔驰高管认为的电车价格比燃油车更低缺乏理性,未来数年或许真有更多电车企业被淘汰。
相比之下,外资车企虽然在中国市场也跟进价格战,但是他们有欧美市场提供的丰厚利润来支撑,这就让他们在这场拼资金消耗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底气,可以撑到剩者为王的时候。
丰田则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做法,早前丰田方面传出给供应链主动涨价大约一成,这可能会造成釜底抽薪的后果,因为国产电车企业中除了少数几家之外,其他电车企业都极度依赖供应链,没有供应链的支持他们不可能生产出电车。
韩国车、奔驰等的说法意味着国产电车亏本卖车已很难持续了,他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将是剩者为王还是很有道理的,或许未来数年真有一批电车企业倒下,那时候拥有资金优势的外资车将迅速卷土重来,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