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街道上,一辆悬挂着BYD徽标的纯电车悄然驶过。这一幕正成为米兰、巴黎、巴塞罗那等城市的日常图景。2025年,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1-8月累计海外销量突破63万辆,仅欧洲就贡献了超7.1万辆的业绩,在意大利、西班牙两大市场更是登顶新能源销量榜首,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新标杆。
欧洲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历来是传统汽车品牌的“堡垒市场”。然而比亚迪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3家门店到400家零售网络的跨越。如今在伦敦、米兰、巴黎等核心城市的主流商圈,比亚迪展厅与德系豪华品牌比邻而居。这种渠道建设速度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战略的系统性突破。
产品本土化创新是攻克欧洲市场的关键。以持续热销的比亚迪Seal U(宋PLUS)为例,其针对欧洲多山地形优化的混动系统,实现了WLTP标准下百公里1.2升的综合油耗,较同级燃油车节能率达67%。这款车型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实测中,凭借智能电四驱系统与冰雪模式,成功通过-15℃极寒环境测试,成为瑞士、奥地利等山地国家消费者的优选。
充电网络布局同样展现战略深度。比亚迪与欧洲主流充电运营商IONITY、Enel X建立数据互通,车主可通过车机系统实时查询28个国家超过40万个充电桩状态。在西班牙高速公路服务区,比亚迪专属快充站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补充200公里续航,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欧洲用户结构正在发生质变。最新数据显示,其35%的购车者为工程师、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这类群体对技术参数敏感且注重环保价值。慕尼黑的软件工程师马库斯选择比亚迪ATTO 3的原因很具代表性:“它不仅获得Euro NCAP五星安全认证,更重要的是电池系统享有十年质保,这对技术可靠性是最有力的背书。”
制造本地化进程同样加速推进。2025年5月落成的匈牙利欧洲总部,将承担研发适配与区域运营双重职能。而位于土耳其的工厂已开始为欧洲市场提供定制化右舵车型,物流周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至15天,显著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行业分析师指出,比亚迪在欧洲的成功得益于三重优势: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确保成本竞争力;刀片电池带来的安全优势契合欧洲用户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DM-i超级混动技术完美过渡燃油车向纯电动的转换期。这种系统化创新使中国品牌首次在汽车工业发源地掌握市场定义权。
随着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泰国市场交付突破9万辆,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正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变为技术标准与生态体系的双重输出。其提出的“为地球降温1℃”愿景,通过每辆新能源车年均减碳2.4吨的实际效益,正在赢得全球用户的价值认同。
编后语
未来三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将保持23%的年复合增长率。比亚迪凭借先行建立的渠道优势、逐渐深入的本土化研发和持续迭代的产品矩阵,正在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领跑能力。这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汽车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百年汽车工业的价值链格局。
下一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出海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