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豪华车制造商捷豹路虎近日遭遇严重网络攻击,两大主力工厂生产线紧急停摆,销售业务也一度中断。为了阻止攻击扩散,公司不得不主动关停全球多地核心系统。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让本就因关税压力与电动化转型受阻而举步维艰的捷豹路虎,再次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
突如其来停摆
9月初的一个清晨,捷豹路虎位于英国索利哈尔和黑尔伍德的工厂员工收到一封紧急邮件:在公司另行通知前,所有生产人员无需返岗。与此同时,全球经销商也接到总部的信件,确认系统故障已影响日常沟通,公司正在分阶段恢复。
这场袭击来得迅猛。为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捷豹路虎技术团队启动了“可控式恢复”方案,第一步是修复单点登录(SSO)功能,以保障经销商和员工的基础沟通。只有当验证体系恢复稳定后,销售和生产相关系统才会逐步重启。
短短数日内,捷豹路虎被迫暂停了多家工厂的生产。英国的索利哈尔(Solihull)工厂(生产路虎发现、揽胜和揽胜运动版等车型)和哈利伍德(Halewood)工厂(主要生产路虎揽胜极光、发现运动版等车型)均受到影响。此外,零售与交付系统也受到影响,许多经销商的新车交付和注册流程中断。BBC援引消息人士指出,这是近年来英国制造业遭遇的最严重网络事件之一。“对车企而言,生产环节直接关乎营收与市场份额,若非担忧攻击已渗透至核心体系,企业绝不会轻易中断主力工厂的生产。”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
尽管公司确认目前尚无客户数据泄露的证据,但工厂停摆意味着交付节奏被彻底打乱。对于本就承压的捷豹路虎而言,这场危机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一时的经济损失:它暴露了智能车时代最脆弱的神经。
智能化的脆弱边界
在智能化浪潮中,汽车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而是一台车轮上的超级计算机。上亿行代码、数十个电子控制单元、云端实时连接,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生态。但每一个接口,也都可能成为黑客的突破口。
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内此类案例屡见不鲜:2022年,美国一名黑客远程入侵多辆特斯拉,成功操控车门与车灯;2023年,丰田因供应商系统遭黑客攻击被迫暂停日本生产线;在欧洲的黑客大会上,白帽黑客甚至演示了如何在十分钟内“劫持”一款在售SUV。
与数据泄露不同,智能车的风险更直接——它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若黑客通过漏洞控制车辆的刹车、方向盘或动力系统,后果不堪设想。也正因如此,网络安全在汽车产业的地位迅速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被动防御阶段。
问题不仅在于技术复杂,更在于产业基因。传统车企擅长机械制造,却缺乏软件安全经验。复杂的供应链让漏洞无处不在:一颗芯片、一行代码、一次远程更新,都可能成为潜在隐患。这也是为什么捷豹路虎选择“紧急断网”,宁可付出停产代价,也要避免攻击蔓延至生产设备层面。
未来的竞争先要“不被黑”
捷豹路虎事件或许只是序幕。到2030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预计将超过9亿辆,汽车正逐步成为黑客眼中最具价值的目标。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监管部门与企业都不得不加速应对。
联合国早在2021年就通过UNECE WP.29法规,要求所有在成员国销售的新车必须具备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否则不得上路。欧盟正在推动数据加密和漏洞响应的统一框架,美国依托硅谷的安全企业探索车端与云端的融合防护,日本则提出覆盖设计、生产、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网络安全管理理念。
车企方面,防御手段也在不断进化:车规级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已逐渐普及,区块链被用于OTA升级的防篡改,人工智能则用于预测和识别异常行为。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正被包装为新的卖点,一些厂商计划推出“安全订阅服务”,像推送地图更新一样定期提供安全补丁。
更长远来看,网络安全将成为车企能否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智能车革命的梦想是无人驾驶与万物互联,但在此之前,它们必须先证明自己“不容易被黑”。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上,安全或许才是决定生死的第一关。
捷豹路虎的网络危机,是一次偶然事件,也是必然提醒。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它揭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真正的智能车,必须首先是安全的车。
在百年汽车史的下一篇章里,竞争的焦点已从马力和扭矩,转向数据与安全。谁能先一步筑牢这道看不见的防线,谁就更有资格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