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安全”理念的提出,到“天枢智能”技术品牌的落地,长安正以一场“富裕仗”重塑智能汽车的价值标准。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战略定力与用户敬畏的胜利。
当行业仍在卷算力、卷功能时,长安选择回归本质——用安全重新定义智能。以“眼明-脑灵-腿快”的硬核体系为基,以开放生态为翼,长安这场技术长征的背后,是央企的担当,更是对“安全回家”这一承诺的极致坚守。
未来十年,智能汽车的竞争终将归于信任之争,而长安已率先落子。
“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2025年9月5日,在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这句充满底气的感慨,迅速成为全场焦点。
这份“富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长安汽车作为“新央企”的雄厚家底:2.4万人的全球研发团队、过去数年超600亿元的智能化投入、累计申请的1.4万余件专利,以及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正是在这等硬核实力的支撑下,作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的首场技术大秀,长安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明确提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01 新央企的智能化宣言
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步入第五年,从2021年“新汽车·新生态”的战略发布,到2025年“天枢智能”品牌的落地,长安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品牌成型的跨越。
此次大会与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长安以“东道主”身份包下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N6馆,以“1场品牌发布、10款新车首发、3大沉浸展区”的阵容,展现出“新央企”的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
在智能化竞争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长安没有盲目追逐硬件堆砌或功能炫技,而是回归汽车工业的本质——安全,并赋予其全新内涵。
02 重新定义“新安全”
随着汽车从交通工具逐渐演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安全风险也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向复杂的软件系统风险转移。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过40%的问题涉及软件缺陷。长安首次系统提出了“泛安全”理念,将安全范畴从行车安全扩展至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多个维度。
“天枢智能”品牌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构建的技术体系,围绕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大领域,应用62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96个功能场景,其中8项为行业首发。
03 “眼明-脑灵-腿快”的技术底座
为实现“主动智能安全,走一步看十步”的目标,长安搭建了“眼明-脑灵-腿快”的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眼明”指的是感知系统。长安明年将量产自研的卫星架构激光雷达,识别精度提升到200线以上,感知算力提升3倍,成本下降30%,让更多用户能用上高精度激光雷达。“脑灵”代表决策系统。天枢智驾将端到端技术、多模态大模型和安全对齐引擎相融合,让车辆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像老司机一样理解并应对各种长尾场景。
“腿快”对应执行系统。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驱动、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ms,比人类眨眼快30倍,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
04 三大领域构建安全闭环
在天枢智能体系中,驾驶辅助让用户“放心用”。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可实时识别风险场景,像老司机一样预判性驾驶。面对“黑夜+远光灯+行人横穿”等高危场景,黑夜逆光AEB技术比人眼早2秒刹停。
天枢座舱让用户“舒心享”。长安最早布局人车关系研究,建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室,从交互、音响、显示、智联、健康多维度营造安全感。行业首创的App Agent功能,实现了从语音识别到服务执行的全链路打通。天枢底盘让用户“安心行”。
通过三向六域技术,长安打造了最安全可靠的底盘系统,具备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功能,精度高达0.1毫米;225km/h极速下爆胎不失控的能力,更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05 技术背后的体系支撑
朱华荣在会上坦言“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这句话背后是长安多年来构建的研发体系和生态布局。长安构建了“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拥有2.4万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建成44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和200余个实验室。过去三年,长安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其中智能化专利占比46%。
投资超过30亿元的西部汽车试验场,总占地面积3500亩,试验道路全长超50公里,拥有14条不同的试验道路和70余种特殊路面,年测试里程超2000万公里。
长安还坚持开放合作,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数据闭环,与海尔集团协同构建全场景数字化生态体系。06 从智能汽车到未来生态天枢智能的布局不仅限于汽车本身。长安计划到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后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2026年实现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发布,2028年实现量产交付。这些布局的背后,是长安对未来出行生态的深度思考。
当汽车成为“工作帮手、生活助手、挣钱能手、情感伴侣”,安全将成为连接一切场景的基础纽带。长安的愿景是到2030年,汽车产销达到50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占比超30%,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