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的转型已经开始见到成效,目前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了盈利状态,这在当前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难得。上汽通用的转型之路,正在为合资品牌在智能电动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本。
文丨智驾网 张鑫
编辑丨浪浪山与明知山
在众多豪华品牌缺席成都车展,一众合资品牌消声于成都车展之时,上汽通用成了一位逆行者。
先是,继搭载「真龙」插混系统的全新GL8陆尚在4月份上市之后,全新GL8陆尊在成都车展之前上市,纯电续航里程202km,CLTC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450km。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表示,别克GL8陆尊、陆尚将去掉车名后面的PHEV后缀,因为混动车型已经成为新能源时代GL8家族的主力。
在成都车展期间,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发布了辅助驾驶技术品牌“逍遥智行」,并再次展示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三款先导概念车。至境将同时拥有纯电、插混和增程三种动力模力。
凯迪拉克则在8月29日在成都隆重举办「2025秋季艺术大赏暨全新XT5上市壹周年庆典」,全新XT5推出了大都会版,全款一口价24.49万元;限时惊喜价则低到22.99万元。
这一定价相比全新XT5的官方零售价37.99万—45.99万元直降15万元,换句话说,凯迪拉克彻底放弃了自己豪华品牌的溢价,全身心投入与中国自主品牌同级产品的竞争之中。
用新势力的产品迭代速度更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对标中国本土竞品、深入拥抱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补足智驾、智舱短板。
上汽通用的三板斧在2025年斧斧生风。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上汽通用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9.43%,远超合资品牌平均增速,并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盈利。这一组数字背后,是上汽通用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化两个方面的深度变革已渡过了第一阶段。
卢晓表示,未来8个月至少有5款新的智能电动产品推向市场。
上汽通用完成了「市场换技术」的「合资1.0」到「技术领市场」的“合资2.0」的初步转型。
这场由中方主导的变革,通过架构革新、技术自研与品牌升级的三重布局,重塑了这家合资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绝大多数车企展现出来的产品层面的突破,上汽通用已经开始呈现企业层面的整体成效,其最新电驱和智能化技术正在影响旗下全品牌阵营。
01.
从架构革新到市场突破,中方主导技术主权重构
上汽通用的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主权的重塑过程。
这种变革并非停留在表面的产品迭代,而是深入到研发体系、供应链布局和决策机制的底层重构。
最具标志性的,是「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的推出——这一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28年经验积淀而成的技术基座,实现了100%中国本土团队开发和100%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双重突破,成为合资车企中首个立足中国市场、面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全域融合型架构。
这种架构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方团队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在新能源领域,上汽通用构建了以Ultium奥特能智电平台为基础的技术矩阵。该平台荟萃通用汽车近30年的电气化经验,通过高度本地化的业务链体系实现了超过95%的零部件本土化采购。
2025年上半年,上汽通用新能源车型销量接近万辆,同比增长8.9%,虽然基数相对较低,但增长势头已开始显现。
在智能化领域,上汽通用与本土科技公司深度协同,这一举措被当前很多合资品牌采用,但上汽通用由于动手更早,目前已经开始收获成果。
例如:上汽通用与Momenta建立了从算法研发到工程落地的完整闭环,这种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主机厂与供应商在技术、工程与安全维度的深度耦合。
据悉,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整车动态控制、底盘调校领域的深厚积累,与Momenta的本土AI能力形成了互补。这种被称为「最强驾驶肌肉+最强驾驶大脑」的技术组合,既保留了合资品牌的工程经验优势,又注入了本土科技公司的算法活力。
在技术层面,奥特能平台支持多种电池化学配方,从当前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到未来的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均可兼容,为长期技术迭代预留了空间。而「逍遥」架构兼容纯电、插混、增程等多元化新能源驱动技术,覆盖轿车、SUV、MPV 全车身形态,未来必然将展现出强大的产品拓展能力。
02.
从插混到电动,别克GL8的电驱化跃迁
GL8是别克品牌的销量支柱和标杆车型,GL8的电驱化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2025年4月,上汽通用推出的别克GL8陆尚搭载了「真龙」插混系统,别克GL8正式迈入新能源时代。
该系统由1.5T混动发动机、奥特能标准插混电池和全栈自研P1、P3插混电驱单元组成,整套系统可输出292kW的综合功率和580Nm的综合扭矩。
真龙插混系统实现了性能与效率的平衡,让别克GL8陆尚达到了1420km的CLTC综合续航里程,WLTC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6.68L,同时保持7.7s的零百公里加速性能。
别克GL8陆尚混动版同时做到了长续航、低能耗、高性能。
在4个月后,GL8插混版陆尊在成都车展之前上市,相比上一代车型发布,仅用时16个月,这背后正是技术自主权的下放,将车型迭代周期从传统36个月压缩了一半。
▲全新GL8陆尊在成都车展之前上市,纯电续航里程202km,CLTC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450km
数据显示,别克GL8插混车型目前私人用户占比已经接近60%,打破了传统商务MPV的用户结构固化难题。这一成绩,与电驱化动力的使用有着很大关系。
别克GL8的电驱化并非是孤立的尝试,而是别克整体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别克GL8的电动化路径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以插混技术作为过渡,解决用户续航焦虑;2025年将推出基于奥特能平台的纯电版本,完成从混动到纯电的技术跃迁。
从今年年初开始,别克GL8纯电版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呼声,据悉其设计灵感将源自2024年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别克OMPV概念车。
这种渐进式的新能源路线既考虑了市场接受度的培育,也为供应链转型留出了缓冲空间。
据悉,纯电版本的开发将充分利用奥特能平台的优势,包括模块化电池设计、车云结合的电池健康监测系统以及BEV HEAT高效综合热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续航与安全表现。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别克GL8的电驱化是别克全域新能源化战略的缩影。
对于别克GL8所在的高端MPV细分市场,电动化转型不仅是应对政策的必然选择,更是重构市场格局的战略机遇。通过真龙插混系统和未来的纯电技术,别克有望在腾势D9、岚图梦想家、魏牌高山等竞品的冲击下,继续巩固其在该领域的传统优势。
03.
逍遥智行&「至境」落地,智能电驱本土化
在2025年成都车展上,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下的辅助驾驶系统正式命名为「逍遥智行」。
逍遥智行的落地,是上汽通用携手Momenta通过多技术融合、优势叠加带来的新成果,标志着上汽通用在智能化领域的本土化研发达到新高度。
同时,别克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也同步亮相成都,至境家族轿车、SUV、MPV三款先导概念车联袂登场。它们基于别克百万级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打造,不仅是对至境品牌量产车型的预演,更体现了别克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储备与前瞻布局。
根据规划,未来别克将基于逍遥架构推出5款全新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其中包括即将面世的别克至境L7智能豪华轿车。
这种多品类、多技术路线的产品布局,体现了上汽通用对新能源市场的全面出击。
官方信息显示,别克至境L7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将于9月正式亮相,它不仅采用顶级真龙增程技术,还将率先搭载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全球首发搭载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提供包含「无断点」城市NOA、业内首批「不停车一键泊入」在内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
此外,新车配备高通最新一代SA8775P芯片,带来和可沉浸式、可个性化、可进化的智能座舱表现。
动力方面,至境L7搭载1.5T混动专用发动机,零百加速5.9s,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400km,纯电续航达302km。
通过成都车展的至境品牌首秀和逍遥智行的实力展示,别克品牌不仅展现出厚积薄发的技术积蓄与清晰坚定的电动化视野,更标志着合资品牌从「市场跟随」到「技术引领」的战略升维。
逍遥智行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通过「最强驾驶肌肉+最强驾驶大脑」的深度耦合,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端到端强化学习技术栈。
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从产品体验、品牌形象和技术生态三个维度为别克乃至整个上汽通用体系注入新的增长动能,有效填补了别克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短板。
至境子品牌的成立,则标志着上汽通用在新能源转型中完成了品牌矩阵的关键布局。至境通过技术赋能、定位跃升和体验革新,在30-100万元的高端新能源市场建立起全新的价值坐标系。
至境品牌的定位既区别于别克主品牌的大众化市场,又与凯迪拉克形成差异化互补。它的市场使命也具有双重性,对内推动别克品牌价值升级,对外定义合资高端新能源标准。
有数据显示,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正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如今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因此,至境品牌的推出也可以看作上汽通用应对市场变革的战略防御。
而通过至境品牌的技术探索,上汽通用还能将前沿技术快速下放至其他品牌车型,这种技术传导既保证了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又提升了整个产品矩阵的技术含量,有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04.
凯迪拉克智能化:待解的高端拼图
作为上汽通用旗下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的智能化转型进度直接影响集团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凯迪拉克首次展示了高性能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LYRIQ-V,并与OPTIQ傲歌、「大小凯雷德」VISTIQ、ESCALADE IQ 等车型首次集结,以「LOVE纯电家族」呈现凯迪拉克电动化愿景。
LYRIQ-V将于年内上市。
在智驾方面,在4月21日Momenta与上汽通用别克启动战略合作后,4月23日Momenta即联手凯迪拉克,官宣推出全场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按照规划,依托与Momenta展开底层架构级的深度合作,凯迪拉克相关车型将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实现无需依赖高精地图的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凯迪拉克称「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Momenta与别克联合开发的R6飞轮大模型技术,在可行性上完全能够共享给凯迪拉克品牌,形成集团技术协同效应。这种技术共享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又能保证不同品牌间的技术一致性。
但在硬件层面,凯迪拉克大概率会搭载更高规格的感知配置,单激光雷达甚至多激光雷达方案都有可能,以匹配其豪华定位。
同时,更先进的智驾芯片、智舱芯片也是必选项,交互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才能得到保障。
在上海车展期间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凯迪拉克大发布了即将于量产车型上投入应用的技术——舱内隐藏式激光雷达。
在智驾方面,凯迪拉克与Momenta的合作有望在三个方向取得突破。
第一,是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豪华场景优化,针对凯迪拉克用户的典型使用场景,例如长途商务出行、高端社交活动等,开发出专属的智能驾驶模式。
第二,是V2X技术的率先落地,利用通用汽车在车联网领域的积累,打造更周全智能出行生态。
第三,是个性化AI助手,通过深度学习用户习惯,提供从出行规划到生活服务的全方位智能推荐,强化豪华品牌的专属感。
从战略层面看,凯迪拉克的智能化升级对上汽通用具有双重价值。
一方面,凯迪拉克需要在智能化领域树立技术标杆,带动整个上汽通用的技术形象提升;另一方面,上汽通用可以通过凯迪拉克来验证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可行性,为技术下放至别克、雪佛兰品牌积累经验。这种高端试水、中端普及的技术路径,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加速技术迭代。
对于上汽通用而言,凯迪拉克的智能化转型是整个集团战略中的关键拼图。
只有当高端品牌在智能化领域建立起明确优势,集团的技术实力才能得到充分认可。
未来,凯迪拉克需要注入更多智能化、本土化的技术元素,形成区别于竞品的卖点。
写在最后:合资转型的中国方案
上汽通用的智能化与新能源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争夺战。
从 「逍遥」 架构的100%本土开发到奥特能平台的高度国产化,从中方团队主导三电技术迭代到与本土科技公司深度协同,上汽通用作为合资车企正在探索一条“中方为主、全球协同」的转型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合资2.0时代的中国方案。
这场转型的成效已开始显现,可见合资品牌完全可以通过强化中方主导权来实现从市场追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转变。
当然,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奥特能平台车型销量占比不足,新能源整体销量规模有限,凯迪拉克智能化进展缓慢等问题,都反映出转型仍充满挑战。
这些挑战的本质,是传统巨头在转向新赛道时必然面临的组织惯性与路径依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组织架构、决策机制的变革。
近两年来,上汽通用头上一直悬着「合资公司是否续约」的问题,在GL8陆尊上市之后与媒体交流时,卢晓直言「已经提上日程,只需等待时日对外宣布」。
对于如何判断转型成功?
卢晓给出了自己的目标「希望明年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 以上,成为首家达到50%的合资车企」。
上汽通用的转型迅速、直接,不拖泥带水,在这场变革中,上汽通用为行业提供了启示。
合资模式的生命力不在于简单的技术引进,而在于本土创新能力的培育;转型的成功关键不仅是产品的电动化,更是技术的自主化和用户体验的本土化。
卢晓反问媒体:「中国哪有合资车企,整车能够本地化正向开发 100 台车以上的?」
当更多合资车企加入技术主权争夺的行列,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更高维度。
上汽通用的转型之路证明,唯有将技术根基建在中国市场中,才能在智能电动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