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花子健
当吉利在8月20日的夜晚高调宣布“一个座舱”战略时,整个汽车圈子瞬间热闹了起来。这个“一个座舱”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以及统一的用户ID,把车内体验彻底打造成All in One的智慧空间。吉利甚至直接放话:从此以后,不再研发缺乏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换句话说,AI成了标配。首批吃螃蟹的车型就是领克10 EM-P与吉利银河M9,它们将率先搭载全新升级的AI操作系统——Flyme Auto 2,以及吉利最新研发的超拟人智能体Eva。
这一切并非突发奇想。早在今年年初,吉利就抛出了覆盖全车领域的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明确要把AI渗透到智驾、动力和底盘等多个关键环节。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AI云动力2.0、AI数字底盘等技术相继亮相,AI座舱正是这一体系的自然延续。
说到战略背景,还得提到《台州宣言》提出的“一个吉利”。在这个理念指引下,吉利整合了吉利、领克、极氪等品牌的座舱研发体系,坚持“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原则。于是,无论是Flyme Auto还是Zeekr OS,本质上都来自同一套AI OS架构,只是在交互细节上有所区别,以适配不同用户群体的喜好。前者主要面向领克、吉利、银河车型,提供完整的AI生态体验;后者则结合千里浩瀚的高阶能力,为极氪品牌用户带来舱驾一体的主动智能体验。
技术层面,吉利真正的底气来自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它集成了吉利星睿AI大模型、阶跃星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以及流动记忆大模型,能够感知情绪并具备强大交互与执行能力。借助统一的用户ID体系,吉利实现了不同品牌间的数据安全流转。换句话说,无论你驾驶的是极氪、领克还是银河,都能无缝接入Eva的服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云端 车端”构建了完整的AI协同体系。在云端,星睿中心2.0的综合算力高达23.5 EFLOPS,并融合了多模态AI大模型,拥有10T token数据和40B汽车垂直数据作为支撑;在车端,AI Box则带来了200TOPS的NPU算力、200GB/s内存带宽以及70亿参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让AI具备拟人化思考能力。
而支撑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吉利打造的原生AI OS架构。它相当于座舱的神经系统,实现了软硬件解耦、整车跨域SOA和服务MCP化,让座舱逻辑从“以应用为核心”转型为“以智能体生态为核心”。同时,自研的G-Edge推理框架让AI能从数据驱动到芯片级部署全流程协同,形成完整闭环。
有了AI Agent,座舱不再只是“听话的助手”,而是真正具备了“思考 行动”的能力。用户只要表达需求,AI就能自动规划任务、执行并校验结果。更有意思的是,吉利还搭建了所谓的“影子模式”,让AI可以自我训练、自我测试,实现用得越久越聪明的体验。
Flyme Auto 2的到来,则是对Flyme Auto 1经验的全面升级。新系统会逐步搭载到吉利旗下各大品牌的新车型中,领克10 EM-P和吉利银河M9成为先锋,而其他符合AI算力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未来通过OTA升级获得体验。特别是Eva,它已具备自我判断、规划和执行的能力,并将在银河M9上率先亮相。
总结来说,吉利这一次不只是发布了一款新系统,而是全面进入了AI主导的智能座舱时代。从云端到车端,从软硬件到交互逻辑,再到统一的用户生态,吉利正在尝试重塑汽车的智慧体验格局。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份更轻松活泼的“汽车科技新闻”娱乐风格稿件,比如带点段子感,让读者感觉像在看汽车综艺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