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1988 年的深圳富士康工厂里,一个名叫王来春的广东姑娘正重复着拧螺丝的动作。
谁也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这个每天练习闭着眼都能拧好螺丝的流水线女工,会建立起一个年赚 133 亿的制造帝国,让曾经的 “打工皇帝” 郭台铭都不得不正视这个竞争对手。
如今的立讯精密,市值三千多亿,员工近 28 万人,正在苹果供应链里一点点啃食富士康的地盘,成为真正能与 “代工之王” 分庭抗礼的力量。
王来春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呢?她又为何能与富士康叫板?
王来春的起点并不高,196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农村的她,初中辍学后就开始务农,小学学杂费大多是自己做手工活赚钱缴的,连春节的新衣服也是自己赚来的。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建立第一家工厂,名为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厂,21岁的王来春和成千上万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离开了广东汕头的老家,成为了工厂里的首批员工
那时的富士康,是纪律严明的“铁血工厂”,每天工人们面对的是枯燥、重复的机械劳动,在无休止的流水线作业中,青春和梦想似乎都被一点点磨平。
很多人把这里当成一个跳板,干几年就走,但王来春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社会大学”。
王来春不仅完成份内工作,她还主动加班,钻研技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练习千百遍,凭着这份执着,她在十年内从普通生产线工人连升三级至科长职位,管理着数千名员工。
这十年,她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生产连接器、组装电子产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她亲眼目睹、并深度参与了郭台铭如何将一个工厂,一步步打造成一个庞大的“代工王国”。
她摸透了富士康那套严苛到骨子里的管理精髓,也看懂了全球电子产业链运转的底层逻辑,这些宝贵的经验,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埋下。
1999年,王来春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辞职。
彼时她已是富士康的高管,前途一片光明,随便跳槽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发光发彩,但她却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那就是单打独斗。
说干就干,她和哥哥王来胜拿出全部积蓄,在深圳创办了立讯精密,做的就是她在富士康最熟悉的电脑连接器业务。
创业初期,没钱、没背景、没人脉,怎么活下去?但王来春没想那么多,她的目标清晰而务实,就是给老东家富士康做配套。
靠着在富士康十年间积累的过硬技术和良好口碑,加上郭台铭或许念及旧情的默许,立讯精密顺利拿到了富士康的外包订单。
那几年,公司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郭台铭这个“恩人”,可以说,是富士康扶着立讯走完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但王来春的格局远不止于此,她心里清楚,永远当别人的“小跟班”,只能喝汤,永远吃不到肉,她要等的,是一个能让立讯精密真正展翅高飞的机会。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彼时手握上市募集的雄厚资金,王来春开始了一系列快、准、狠的资本运作,她决定杀入全球最顶级的供应链,那就是苹果产业链。
2011年,她果断出手,斥资5.8亿收购了昆山联滔电子,这家公司正是苹果MacBook连接线的主力供应商之一,这次收购,像一把钥匙,为立讯精密打开了通往苹果帝国的大门。
此后,王来春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补齐了自己在声学、无线充电、摄像头模组等领域的技术短板,让自己手里的“武器”越来越多。
然而真正让立讯精密一战成名的,是2017年的AirPods耳机代工之战。
当时,苹果这款革命性的无线耳机引爆了全球市场,但其独家代工厂英业达却在生产上遇到了大麻烦,良品率极低,导致供货严重不足。
就在苹果CEO库克焦头烂额之际,他们找到了立讯精密来“救火”。
王来春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以惊人的速度将AirPods的生产良率提升到了接近100%的水平,不仅解决了产能危机,还大大缩短了发货周期。
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漂亮,连库克本人都亲自到立讯的昆山工厂参观,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盛赞:“他们超凡的精工细作,将了不起的工艺和思想融入了苹果产品的制造。”
从此,立讯精密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彻底改变,它不仅成为了AirPods的主力供应商,还一步步蚕食了富士康的传统地盘,陆续拿下了Apple Watch、iPhone甚至苹果最新、技术最复杂的头显设备Vision Pro的组装订单。
到2022年,来自苹果的收入已经占到立讯精密总营收的73%以上,立讯也因此被外界冠以“果链新王”的称号。
然而,“成也苹果,败也苹果”的道理,王来春比谁都懂。
将企业的命运完全捆绑在单一客户身上,无异于在悬崖边跳舞,贸易战的风吹草动、苹果自身销量的波动,都可能给立讯带来毁灭性打击。
因此,在享受“果链”红利的同时,她早已未雨绸缪,为立讯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而她的目光,投向了两个未来最具想象力的赛道:汽车和AI。
在汽车领域,王来春的打法比所有人想象得都更“猛”,她不满足于只做个零部件供应商,2022年,立讯精密通过控股股东斥资百亿入股奇瑞,并成立合资公司,直接从零部件领域跨界到整车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深度参与整车的设计与制造。
这让她从一个单纯的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了拥有整车平台能力的关键玩家,同时,她还通过收购欧洲汽车线束巨头莱尼(Leoni)等一系列操作,强势切入全球汽车零部件核心市场。
在AI领域,立讯精密更是提前布局。依托在高速连接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公司成功打入了英伟达、谷歌等全球AI巨头的供应链,为其提供服务器所需的高速铜缆、光模块等核心部件,在AI算力爆发的时代分到了一杯羹。
为了支撑这些新业务,立讯精密在研发上不惜血本,仅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就超过250亿元,手握数千项核心专利。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正逐渐转化为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如今,立讯精密与富士康的竞争,2024年净利润已达133亿,已经从暗流涌动变为摆在台面上的正面交锋,虽然从营收规模看,富士康2024年6091亿元的体量仍是立讯精密的数倍。
但在最关键的苹果手机代工业务上,立讯精密正在步步紧逼,不断提升iPhone的组装份额,甚至在技术难度最高的Pro Max机型上都已取得突破。
王来春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即便是最平凡的个体,也能创造出最不凡的商业传奇。
而立讯精密的崛起,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不再满足于做廉价的“世界工厂”,我们正在向着拥有核心技术、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智能制造”强国迈进。
信息来源:
央广网2025.04.26《立讯精密: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03%》
东方财富网2025.04.28《立讯精密:2024年净利润133.66亿元 同比增长22.03% 拟10派2元》
上一篇:哈弗猛龙,打卡爷爷的旧时光!
下一篇:一汽红旗独有排面,与国之重器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