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吉利正式将2026款银河E5推向国内市场——这是一次“续航与智能为主”的小幅改良:官方指导价维持在10.98万~14.58万元区间,但在续航、座舱算力与配置细节上有所升级,长续航版本的CLTC标称里程进一步延伸到610km,从而把产品竞争力往“家用通勤兼长途游玩”方向拉得更远。既保留了此前的价格吸引力,也让买家感到性价比有所提升。
从外观看,银河E5延续了家族化的“光之涟漪”前脸与贯穿式尾灯语言,造型在紧凑级SUV里偏向简洁流线、强调科技感。前脸采用封闭式面板与C形日行灯的组合,夜间辨识度高。车头的视觉重心被大面积面板与发光徽标压低,视觉上更像是“科技产品化”的设计思路。车侧加入隐藏式外拉手和低风阻轮圈,整车风阻系数官方给出0.269Cd,在同级别里算是偏优的空气学表现。
侧面线条克制、光影面处理细腻,隐藏把手和接近贯穿式腰线的设计让侧面更修长。车身尺寸为4615×1901×1670mm,轴距2750mm,这样的车身规模在紧凑型SUV阵营里属于“偏大一号”,对后排空间和载物能力有天然优势。
尾部以一体式贯穿灯带收尾,配合“旭日东升”尾灯主题,夜晚识别度与品牌识别统一性做得不错。总体而言,银河E5把“年轻化、科技化”做成了设计主轴,但并没有走夸张路线,适合既想要新鲜感又不想太激进的家庭用户。
内饰部分是这次升级的另一张“王牌”,中控配备一块15.4英寸2.5K大屏,仪表与HUD联动,座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屏幕为主、交互为辅”的现代化风格。材质方面,吉利在这个价位区间交付的做法是用局部软包、拼接缝线与大面积硬质面板并存,触感不至于豪华,但实用性与视觉质感控制得当。
吉利在车机方面宣称搭载了国产的“龍鹰一号”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并基于银河Flyme Auto生态做了深度适配——这意味着界面流畅度、应用联动和OTA扩展能力都被放在了优先级,实际体验中大屏响应与多任务切换更耐受。
智驾与主动安全方面,银河E5搭载的辅助体系在功能等级上属于L2+向L2.5可扩展的范畴——官方与多家媒体提及的“千里浩瀚H3/同类命名的智能辅助”着重于高速领航、车道保持、变道辅助与更友好的城市低速跟车能力。实际落地体验的关键点在于传感器标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数量与布局)、OTA更新能力以及算力对复杂场景的处理稳定性。
座椅方面官方把“太师椅”与“棉花糖系列”作为卖点,强调5+1层坐垫和高挑靠背设计,主打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
空间表现是银河E5的实际卖点之一:2750mm的轴距为同级别提供了充裕的腿部空间,后排坐姿偏直立但靠背支撑合适,二排放倒后形成的装载平整度与461L的后备厢容积(按官方和配置表)能满足家庭周末出行与短途搬运杂物的需要。
车内储物格分布合理,前排中央扶手与门板储物容积兼顾了实用性。如果常带孩子或需要常跑城际短途,这样的空间配置会显得“够用且舒服”;但如果有经常带大件行李或更高载物需求,仍建议实地体验放倒后备厢的实用性。
银河E5采用前置单电机,官方与公开资料显示最大功率约160kW、峰值扭矩约320Nm,电池方案为吉利自研的Aegis短刀片磷酸铁锂电池,容量覆盖约49.5/60.2/68.39kWh多种版本,对应CLTC工况下从440km到610km不等的续航选择。
官方标称的百公里能耗在12.1kWh/100km左右(以60.22kWh版本为例),并且GT/快充能力的公告显示短时快充效率不错(具体快充功率受版本与电网影响)。
这样的动力组合在同级别里偏向“兼顾城市和长途”的取向:160kW的动力对于日常加速与高速并线足够,但若你追求极致的加速体验或更高的极限性能,可能还需看更高功率的车型或其他品牌的性能版本。
把以上各点放在同级竞品框架里评估,银河E5的强项主要是:在价格区间里提供相对“靠前”的续航选择(610km长续航具备吸引力);较强的座舱算力与大尺寸高分辨率屏幕提升了交互体验;车身尺寸与轴距带来了更实际的乘坐与装载能力;低风阻优化对日常能耗有帮助。
短板则在于:虽说配置高、感受良好,但在同价位品牌间,内饰用料与豪华感仍与更高端品牌有差距;智能驾驶的实际稳定性依赖软件更新,短期内体验或参差;部分用户会更看重快充极限与充电网络匹配,这点要结合自身充电条件来评估。
总结:2026款银河E5是吉利在“产品力+价格带”上做的一次稳妥升级——它把原有的优点(空间、实用续航、亲民价格)固化并在智能座舱与续航上补强,适合想要一台“看得见升级、用着顺手且预算不想过高”的家庭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