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00kWh长续航电池包做成默认答案,是产品力升级;但,把老用户的心情照顾好,才是品牌力升级。”
程度车展上蔚来宣布:全系标配 100kWh 长续航电池包,起售价不变,并同步调整购车权益。
PS:此前8/19,蔚来刚把100kWh选装/升级价格下调:长包降¥20,000、永久升级服务降¥20,000,市场普遍解读为“等效降价≈¥38,000”(把更大电池变成“同价更高配”)。
可能对企业经营、换电网络、二手残值、用户情绪的影响都挺大。
尝试聊聊。
先说用户,“公平吗?”
把人群分三象限
A|最近买了 75kWh 整包的新用户
同价位新车直接上100kWh,车在二手市场的相对吸引力被稀释。
6,000 元券只在“下一次购车”生效,对当下的资产折价帮助有限。
若参照市场口径的“等效降价≈¥38,000”,6,000与38,000之间存在明显落差。
B|曾为 100kWh 额外付费的老用户
心理落差最大:付过的钱,如今成了“标配”。
如果补偿只是一张未来式购车券,情绪波动可能会挺大的。
C|BaaS(按月租电)用户
按月付费,本就具备“按需升降”的灵活性,且蔚来历史上提供过按月/按日升级到100kWh的服务(如¥880/月、¥50/日的阶段性方案;以往政策示例,具体以当下有效条款为准)。
对这类用户,冲击最小,甚至随新政享受到更“常态化”的大电池供给和更容易的长途策略。
D|新用户
能立刻吃到红利,但是新用户后续也会变成老用户。
如果不是选用BaaS方案的话,假设以后升级到120kWh,还会走一遍情绪波动循环。
一种,可能会被“背刺”的担心?
价格可以算术平均,情绪只能体验加权。所以,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不公平”的声音出来。留在朋友圈的不爽,可能会变成复利式口碑损伤。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照顾老用户权益的方案,是否提供充足的过渡期与可选项?更有感知的更有诚意的补偿?
比如:
① 把“购车券”改成“真实可感的容量券”
面向 A/B 类老用户,发放100kWh 按月/按次免费升级额度(例如每年若干张“长途月/日券”)。补偿直接落在假期返乡、冬季低温、拖挂露营这些能感知的场景里,比“下次买车再抵扣”更治本。
② 做一次“二手残值的兜底型支持”
给受影响批次设定限期置换加价或官方认证二手额外保价窗口,把“账面损失”转化为看得见的交易价支持。这一步,能迅速稳定老车主预期。
③ 服务力加码,让补偿“天天可见”
例如:一定数量的换电券包 / 高速路段优先换电名额 / 高频软件能力延长期(如辅助驾驶订阅福利)。高频露面 = 高频宽慰。
嗯,让老朋友们每天都能感知到被善待
为什么全系升级100kWh长续航电池包
可能,换电真的是蔚来的第一性
购车角度,减少用户决策负担,可能更能够促成转化率。把“续航焦虑”从选择题变成不用想,能降低决策摩擦。
尤其在价格战与展会节奏交织的节点上,一句话讲清产品力很要紧。
而续航,目前还是电动车最能打动消费者的硬指标,可能没有之一。所以有涨续航的源动力。
在“同价更长CLTC”的营销语境里,ET5/ES6等车型的纸面续航直接对齐竞品700km段位,BaaS门槛压到“19万级”
全系标配,也是一种标准化。对应的,是换电网络的运营效率提升。容量标准化,降低“站—仓—车”之间的库存错配成本。站内电池调度更顺、节假日高峰周转更稳,跨车型的匹配度提升。
当“供给稳定性”上来,用户体验的波动自然下去。用户侧也更容易形成“随手即得”的补能预期。
换电的商业循环,也许就跑起来了。
所以,俺JIAO得。
把 100kWh 做成“默认答案”,能在产品与网络两端建立结构化优势,提升产品里肯定是正确的。在补上对老朋友的最后一公里真心诚意的关爱就好了。
车是技术的集合,也是情绪的容器。产品力向前半步,诚意就要跟上那半步。
今天聊到这|把话筒交给你
如果你是 A/B/C 哪一类用户,你最期望的“补偿组合”是哪三样?
A:容量券(长途月/日)
B:二手保价/置换加价
C:换电券包/服务优先权
D:其它(请留言补充你的“理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