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报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比亚迪股份(01211.HK)的港股与A股市场均遭遇下滑,分别收跌5.44%和3.82%。这一表现反映了市场对于比亚迪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表现的一种审慎态度。
2025年上半年对比亚迪而言,可谓波澜壮阔。年初,比亚迪高举“全民智驾”大旗,然而仅一个月后,行业便因智能驾驶相关事故而迎来宣传整顿。进入6月,比亚迪又率先掀起新一轮价格战,紧接着便面临针对“内卷式竞争”的严格监管。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头羊,比亚迪在这些变化中备受瞩目,同时也承受了诸多争议。
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越特斯拉,但毛利率却从去年同期的18.78%下滑至18.01%。尤其是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至16.3%,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单车利润也从第一季度的8800元锐减至4800元,近乎减半。
面对市场对此的消极情绪,有业内人士提出比亚迪可能在“隐藏利润”,通过提高单车成本以避免陷入“恶意竞争”的质疑。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成为这一观点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309亿元,位居A股之首,是同期净利润的近两倍,同比增长53%。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财报中的费用化研发支出一直远高于资本化研发支出,而费用化研发支出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减少利润。以2024年数据为例,比亚迪541.6亿元的研发支出中,98.2%为费用化研发支出。相比之下,长城汽车在2024年的费用化研发支出占总研发支出的比例仅为50.4%。
尽管研发投入庞大且持续增长,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却在收缩产能。根据产销快报,今年6月和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均较前一个月有所减少,其中7月产量同比下降0.9%,这是比亚迪17个月来首次出现产量同比下滑。8月数据虽显示产量环比提升,但同比仍在下降,跌幅达3.8%。多家媒体在6月报道指出,比亚迪部分工厂已取消夜班,减产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在技术爆发期过后,比亚迪的技术迭代似乎进入了一个冷却阶段。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汽车业务却在缩减产能,那么比亚迪的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答案是AI与海外市场。
比亚迪在AI领域的投入尤为引人注目。对于拥有超过12万名工程师的比亚迪而言,职工薪酬一直是其研发支出的主要部分。2024年财报显示,比亚迪在研发支出中的职工薪酬达到324.5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60%。比亚迪在财报和官方网站上虽未详细披露具体研发项目,但多次提及在AI数据中心领域的持续投入。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大多数车企都展现出了对AI的极大热情。比亚迪的做法更为独特,不仅在汽车应用端加码AI,还深入产业链上游的供给端。半年报显示,比亚迪在数据中心领域已构建涵盖AI服务器、液冷系统、电源管理和高速通讯等高壁垒产品的完整布局,实现了AI数据中心业务的跨越式成长。
AI服务器作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咨询机构IDC预测,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664亿美元。比亚迪已成为该领域的供应商,2024年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210%,成为英伟达供应链中的核心代工厂之一。这种在AI领域的投入,对比亚迪来说不仅是一种技术储备,更是对未来智能化汽车市场的一种布局。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亮眼成绩。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达到135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5%,占总营收的36.5%。从汽车销量上看,2025年1月至7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超过55万辆,同比增长超130%,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今年海外销量目标直指百万辆。
比亚迪出海的成功离不开其在海外市场的深入布局。半年报显示,比亚迪已在柬埔寨奠基乘用车工厂,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并积极推进更多海外产能的布局及建设。目前,比亚迪已在全球布局了13座海外乘用车工厂,并在泰国、巴西等地投产,同时在欧洲建设新工厂。比亚迪还斥巨资造船,以节省海外运输成本,提升出口效率。
在海外市场上,比亚迪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海外消费者对比亚迪的评价普遍积极,认为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售后服务完善。这种良好的口碑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https://www.drd.com.cn/jushu/202509/9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