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中,都江堰以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治水智慧闻名于世,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着分水、防洪、灌溉的作用。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都江堰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Hi4-Z拥有独特的功率分流架构,都江堰是水的分流,Hi4-Z是能量的分流,都是'因势利导'。"全新坦克500搭载的长城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正是这一理念的现代实践——它如同将都江堰"装进车里",通过智能能量管理,实现高效、精准的动力分配,成为汽车界的"都江堰"。
都江堰的伟大,在于其顺应自然、巧妙利用地势和水流的工程设计。通过"鱼嘴分水坝",它将岷江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根据水量和季节需求自动调节分流比例:丰水期分流防洪,枯水期保流灌溉。这一系统不需要外部动力,仅凭地形和流体动力学原理,就能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分配,真正做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魏建军将都江堰的智慧与Hi4技术类比,正是看到了两者在"分流"与"调控"上的高度一致性。都江堰分的是水,Hi4分的是能量;都江堰依托地势,Hi4依托电控;都江堰为民造福,Hi4为用户省油、赋能。
长城Hi4-Z技术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功率分流架构。它通过智能电控系统,实时监测车辆动力需求、路况和电池状态,动态分配发动机输出的能量:优先直接驱动车辆,多余能量用于发电,冗余能量存入电池。这一过程与都江堰的"分水-调水-储水"逻辑如出一辙。
具体来说,Hi4-Z的工作流程分为三步: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首先满足最直接的驱动需求,保证车辆高效行驶;当驱动需求较低时,系统将多余动力转化为电能,供给后桥电机,维持四驱能力;若还有能量冗余,则存入电池,在急加速、爬坡或脱困时随时调用。这种"需求多少,提供多少"的策略,打破了传统混动系统"先发电后驱动"的固定模式,避免了能量链条中的浪费,实现了近乎零冗余的能量利用。
Hi4-Z的硬件基础是一套高度集成化的电混系统,包括一台高效发动机、前后双电机、专用变速箱和智能电控单元。其关键创新在于功率分流架构通过机电耦合装置,实现发动机动力在驱动和发电之间的无缝切换;实时能量调度算法基于大数据和驾驶场景预测,动态调整能量分配策略;全地形适配在沙地、雪地、攀爬等模式下,系统自动优化扭矩分配,保持四驱稳定性。
例如在坦克500上,Hi4-Z不仅保障了越野场景下的持续四驱能力,还实现了综合油耗的大幅降低。正如都江堰"分四六、平涝旱"的原理,Hi4-Z也在动力与经济性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魏建军之所以敢将Hi4称为"汽车界的都江堰",是因为这项技术真正做到了"因势利导":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能量利用率提升30%以上;系统自动识别场景需求,无需用户干预;即便在极端路况下,也能通过实时发电保持四驱能力。这与都江堰"自动分流、长期自治"的特性高度契合。正如魏建军所说:"Hi4-Z是真的牛,能量一点都不浪费。"
从都江堰到Hi4,中国人始终善于从自然中汲取智慧,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长城Hi4-Z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工程表达——它告诉我们,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往往来自于对规律的尊重和对资源的精准调控。都江堰造福了成都平原两千年,而Hi4技术则有望重新定义混动四驱市场的标准。正如魏建军所期待的那样,长城正将古老的东方智慧,转化为驱动未来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