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老张投研)
汽车的格局重塑,只需要一块电池。
而电池的技术变革,只需要一次材料迭代。
事实上,固态电池产业链与传统锂电池并无两异,最大的技术点在原材料上。
受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石墨等正负极材料物化性质影响,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逼近理论极限,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续航,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痛点。
但,硅基材料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痛点!
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已逼近极限372mAh/g,而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能达到4200mAh/g,被视为下一代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
这里说一下,比容量是衡量电池材料储存电量效率的指标,简单说就是电池正负极材料每克重能存多少电,效率越高,续航能力也就越优越。
目前,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等锂电池龙头已应用硅碳负极为车企加速固态电池上车提供了底气。
然而,新技术的渗透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即便电池厂进展迅速,若无上游材料,仍是“无米之炊”。
在硅碳负极,璞泰来已提前卡位。
璞泰来支柱业务新能源电池材料覆盖负极材料、隔膜材料、PVDF(聚偏氟乙烯)及粘结剂等,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77.26%。
目前,公司硅碳负极材料适配固态电池,并在消费领域实现了批量出货,子公司安徽紫宸硅碳负极基地进入试产,预计2025年底产能可达千吨级。
当下硅碳在负极的添加比例仅为5%-10%,随固态电池技术演化,负极掺硅量仍有望提升,璞泰来硅碳负极材料产能释放潜力还是有的。
抓住硅碳负极的璞泰来,算是稳了吗?
答案并非绝对。
因为,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也有硅碳负极材料。因此,仅拥有产品不够,还需构筑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就像,宁德时代在内卷的锂电行业依旧保持稳健的业绩,在于其平台化护城河,即不做单一的电池供应商。
璞泰来也有相同的护城河。
璞泰来除了电池材料业务外,还包括新能源自动化装备,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26.08%。
产品上,覆盖搅拌机、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等固态电池领域生产设备以及湿法隔膜、CVD沉积硅碳负极等电池材料专用设备。
所以,璞泰来采用的是“电池材料+设备”的平台化战略,形成了供应链协同,竞争防御上要优于单做电池材料的贝瑞特、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
平台化策略最大优势,在于行业回暖时业绩反弹快。
2025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收70.88亿元,同比增长11.95%,实现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长23.03%。
同期,贝瑞特营收为78.38亿元,但净利润为4.79亿元,同比下滑2.88%,容百科技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滑超700%,这一策略使得璞泰来成了同行中的赢家。
特别地,璞泰来固态电池,不止硅碳负极材料。
从两个维度看:
核心变量维度—固态电解质。
其实,固态电池是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最大的核心变量。
固态电解质替换了传统的电解液和传统隔膜,在相同质量的电池中,可以放入更多的活性电极材料,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最新财报显示,璞泰来已完成磷酸铝钛锂和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的中试,产品离子电导率可达10-3S/cm,四川基地现已建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
同时,公司半固态电池复合膜性能可满足eVTOL等场景应用条件,行业预测,到2031年全球eVTOL固态电池收入规模约14.6亿元,2024-2031年复合增速约10%,这一块又是一个新增需求。
产业链维度—固态电池设备。
电池材料性能再优越也得有设备才行。
全固态电池采用的是固态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而干法电极工艺恰好无需液态溶剂,干法电极设备与固态电池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在干法电极工艺下,石墨负极压实密度可从湿法工艺的1.63g/cm³提升至干法工艺的1.81g/cm³,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对于硅基负极等体积膨胀率高的材料来说,干法工艺形成的弹性粘结剂网络能缓冲膨胀应力,循环稳定性提升30%以上。
跟风挖金子,不如卖铲子,设备企业更易受益固态电池红利,2025年上半年,璞泰来已向国内外头部客户交付干法和固态电池极片设备,过去三年,公司固态电池相关工艺设备订单已超2亿元。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固态电池的完全商业化尚需时日,短期对璞泰来业绩贡献有限。
对于业绩,倒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璞泰来底子稳。
一来,膜材料及涂覆加工业务出货大增。
这部分稳的是盈利。
璞泰来膜材料隶属于新能源材料业务,覆盖涂覆隔膜、PVDF及粘结剂、金属复合膜等。
2025年上半年公司涂覆隔膜销量达47.73亿㎡,同比增长63.85%,同期公司湿法隔膜出货量占国内的42.62%,构建了份额优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PVDF及精细化学品销售量达1.46万吨,同比增长68.19%。
出货量高增是其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
璞泰来是全球唯一实现隔膜工艺、设备、材料产业一体化的厂商,公司基膜设备国产替代化超80%,一举打破了海外厂商垄断格局。
反映到毛利率上,长期以来公司膜材料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
二来,新能源设备订单不断。
这部分稳的是订单。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设备业务新接订单超24亿元,合同负债达33.9亿元,是公司未来业绩释放的活水。
最重要的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已经开始加速:
8月29日,上汽名爵MG4正式上市,售价6.88万元起,其中,半固态电池安芯版车型售价为10.28万元。
华域汽车,宣布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而上汽清陶主要产品为半/全固态电池,收购目的指向固态电池。
总之,一块硅碳,撬动固态电池。
而璞泰来已做好准备。
上一篇:乐道迎来“幸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