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0 日,吉利正式宣布:智能汽车已全面迈入 AI 座舱时代。其推出的 “一个座舱” 战略,以统一 AI OS 架构、统一 AI Agent、统一用户 ID 为核心,构建全球首个 “人 - 车 - 环境” 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并停止研发不具备 AI 能力的传统座舱。同时,吉利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可规模化上车的超拟人智能体 Eva,以及基于五层原生架构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Flyme Auto 2,首批将搭载于 领克 10 EM-P 与 银河 M9。
传统逻辑的终结
长期以来,智能座舱只是在“功能堆叠”——从语音助手到多屏联动,本质仍是用户主动找功能,操作复杂,与“智能”背道而驰。调整座椅、查找充电桩、开启应用,都需层层点选。
吉利 AI 座舱的颠覆
吉利则彻底改变了思路:不再依赖被动响应,而是以 全域 AI 技术 为引擎,带来“主动服务”的全新体验。它像一位贴心伙伴:当检测到驾驶时间超过 2 小时,会主动推荐休息区并检索充电桩;当识别到婴儿哭泣,会自动降低音量、切换柔光灯。这背后,是对座舱价值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功能集合,而是能通过多模态感知、场景引擎预测、超级模型决策,实现人车环境的深度协同。
Eva:有温度的智能体
Eva 成为突破口。相比机械化的传统语音助手,Eva 拥有情绪理解和人性化交互。当车主说“今天太累了”,Eva 会温柔回应:“辛苦啦,我已为您开启舒缓模式,座椅正调至放松角度,音乐换成您收藏的白噪音”,并自动关闭多余提醒。汽车由此真正转型为“移动生活空间”。
技术壁垒:五层原生架构
吉利的领先,依托于底层 5 层 AI 座舱原生架构。
- 双脑协同算力:云端星睿中心 2.0 算力高达 23.5 EFLOPS,为中国车企第一;车端首发 AI Box 拥有 200TOPS NPU 和 200GB/s 内存带宽,配合全球首个 70 亿参数端侧多模态模型,实现本地化快速响应。
- 原生 AI OS:实现软硬件解耦,迭代速度提升三倍;跨域 SOA 打破座舱、智驾、动力边界;更首次将 LangChain 和 LangGraph 引入车机,让 Eva 能自主编排服务流程。
- 沉浸式交互:Flyme Auto 2 提供 Alive 设计理念,界面随场景自然变化,如壁纸根据车速与光线动态调整,大卡片随时间切换功能,让体验“无形却随处在”。
生态与进化
Eva 并非单一助手,而是吉利“统一 AI Agent”战略的核心。用户无需关注 App,直接说“下班路上听歌顺便买咖啡”,Eva 会自动安排路线、播放歌单并提醒到店。其“影子模式”还能学习用户习惯,实现“AI 训 AI,越用越聪明”。流动记忆大模型更赋予其长效记忆:记住药品位置、儿童座椅偏好,甚至检测车主提购物袋时主动询问是否开启后备箱固定装置。
多品牌协同:一个吉利
在《台州宣言》“一个吉利” 战略下,吉利、领克、极氪深度融合研发:
- 统一架构 差异化体验:Flyme Auto、Zeekr OS 共用核心,却针对人群差异定制交互——领克偏年轻化,银河聚焦家庭,极氪凸显豪华科技。
- 跨品牌 ID 打通:一个吉利 ID 让数据自由流转。座椅记忆、音乐收藏可跨品牌同步,实现“无边界体验”。
- Eva 全面覆盖:不论领克、银河还是极氪,用户都能享受 Eva 的陪伴,让前沿科技不再局限于高端车型。
行业意义
此次 AI 座舱的发布,意味着:
- 技术层面,吉利重塑了 AI 座舱的定义:不具备自主思考、主动服务、情感交互的,都不能称之为 AI 座舱。
- 用户层面,交互模式将由“人找服务”转向“服务找人”,车不再是冰冷工具,而是家庭、办公乃至情感延伸的伙伴。
- 行业格局,吉利率先建立起全域 AI 造车壁垒,在全球智能汽车竞赛中抢得先机,迈向“全球具身智能汽车领跑者”的目标。
今年内,领克 10 EM-P 与银河 M9 将首批搭载该系统。未来,AI 座舱还将扩展至智慧交通、家居互联等场景。当汽车真正成为“人 - 车 - 环境”的智慧节点,AI 出行时代便已来临。
简而言之,吉利 AI 座舱的亮相,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出行方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