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长安猎手K50在2025成都车展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配置,涵盖两驱/四驱、标箱/长箱等多种版本,官方指导价12.79万元起。该车定位为“超级增程数智皮卡”,首次搭载行业领先的30kW超级外放电功能,综合续航达1031公里,主打多场景用车需求。
长安猎手具备电能输出与成本优势,可持续输出22kW直流电与3.3kW交流电,总电量达227度,按容量换算,相当于可一次性为103块大疆T60电池包充电,且充一块电池耗时8分钟,过程中运行噪音较低。从使用成本来看,若采用柴油发电机为电池充电,单块电池充电成本约5元,一天充60块电池需花费300元;而使用长安猎手充电,一天充电成本约120元,相比柴油发电机可节省较多开支。此外,在出行成本上,长安猎手纯电模式下每公里成本约7分钱,与传统皮卡相比,按年度使用情况估算,一年可节省约15600元。
目前,长安猎手K50通过升级超级外放电系统,从22kW升级至30kW,可以支持无人机两块电池同步充电、同时兼容更多的用电设备,大幅提升效率。
针对电力抢修、风电运维、应急救援等高频次巡检及保障场景,长安猎手K50以“可油可电”的超级大增程方案,根治纯电续航焦虑与燃油车加油难、高成本等诸多痛点,具备续航长、动力强、用车省、通过性高等综合优势。
长安猎手在车身结构与动力操控性能上有针对性设计,其大梁重量为220公斤,采用2:5:2变截面结构设计,可靠性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9%,大梁设计载荷为1.1吨,极限载荷达2吨,拖拽能力为2.5吨,以满足拉载与拖拽场景下的稳定性需求。动力与通过性方面,车辆配备智能电四驱系统,轮端扭矩可达5000N·m,百公里加速时间7.9秒,起步响应时间0.4秒;采用非承载车身并加装底盘护甲,具备OR2级越野能力,可应对砂石、冰面、烂路等复杂路况。底盘调校上,搭载双叉臂前悬架与五连杆后悬架,转向响应时间20毫秒,旨在提升高速过弯时的行驶稳定性。
长安猎手在功能场景与性能体验上覆盖多元需求,其电能应用方面,具备30KW超级外放电能力与227度电量储备,可同时为15桌火锅供电并持续7小时;出行场景中,搭载智能电四驱系统,综合续航达1031KM,同时拥有29°接近角、26°离去角及600mm涉水高度,以适应不同路况的探索需求。智能化配置上,该车全系搭载华为HMS for Car系统,配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与10种驾驶模式,尝试通过科技配置优化皮卡使用体验;在场景拓展上,依托后斗设计支持多种使用方式,既适用于飞手作业场景,也可作为房车搭配选择,兼顾工具属性与生活场景需求。
长安凯程皮卡产品CEO、凯程汽车研究院总经理黄智讲到:“长安凯程还推出覆盖全国1600余家的售后服务体系,高标准的质量三包政策、客户五大承诺。针对行业客户更有至高1个月的深度试用体验。你们守护社会,猎手守护你们。”
除了核心性能优势,长安猎手K50在外观设计上同样展现出硬核美学风格。其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界中“猎手出击瞬间”的动态张力,设计师将这种充满爆发力的动势感与力量感融入整车造型,凝练出专属长安皮卡的“猎动设计”语言。这一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皮卡偏向工具属性的刻板外观,更以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线条、姿态,重新定义了皮卡车型的美学表达,让功能性与设计感实现了较好融合。
正如长安全球设计中心 凯程设计总监 Chris Hamilton所讲,猎手眼、鲨鱼脸、双联屏、AT胎、橄榄绿、热浪橙,让长安猎手K50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一个宣言。
长安猎手与用户共创,回应用户多元化需求。携手大疆,定义“飞、车一体”标准;与华为,共创HMS For Car智慧体验;与宁德时代,共创金钟罩高安全高可靠强越野电池;与飞猪旅行,共创新疆自驾路线;与科技公司,共创“野王”越野装备;与中国美院,共创千面美学;与各大改装厂,共创用户的定制化皮卡……让长安猎手,成为跨界合作的土壤,服务创新的草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新生活方式。
在皮卡车型的全球发展历程中,其曾长期与美国文化深度绑定;而随着新能源技术与数智化浪潮的推进,全球皮卡市场的话语权正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式皮卡生态凭借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正成为全球皮卡领域的重要参考范本。
作为这一趋势的代表性车型,长安猎手凭借市场表现与产品实力,斩获多项行业销量桂冠,包括插电混合动力皮卡销量冠军、13 万以上高端新能源皮卡销量冠军及央企新能源皮卡销量冠军。在产品定位上,长安猎手始终以高品质与高可靠性为核心,依托长安汽车覆盖全球的研发体系与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用车保障,因此成为众多行业客户的优先选择。
长安猎手K50以30kW超级外放电和超千公里续航为核心卖点,精准切入新能源皮卡细分市场,为行业用户和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传统燃油与纯电车型之外的新选择。其增程技术有效缓解续航焦虑,多功能外放电设计展现出不错的场景适应性。虽然新能源皮卡仍面临政策与市场接受度的挑战,但这款车确实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我们期待实际交付后的用户反馈,不知各位读者是否看好这类新能源工具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