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专业简介
本微专业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为攻坚方向,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车辆工程、电气自动化、材料科学、控制工程四大学科精髓:通过车辆工程知识夯实整车集成与动力学基础,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解析电力电子变换与驱动逻辑,借助材料科学突破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瓶颈,运用控制工程算法实现整车智能决策与能效优化。
培养过程强调 “理论 - 仿真 - 实操” 三位一体,学生将系统掌握动力电池热管理、BMS 软硬件开发、新能源电机控制、整车能量流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技术,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具备从核心部件选型到系统集成调试的全链条解决能力。
本专业旨在造就既懂硬件设计又通软件算法、既能深耕技术研发又能对接产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开设课程
(一)开设课程一览表
(二)课程具体介绍
1.新能源汽车技术导论
【课程概述】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定义分类、发展背景与历程,核心动力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整车结构与辅助系统,还有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生态政策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系统认知,为深入学习打基础,兼具理论性与前沿性。
2.电动汽车能量单元管理
【课程概述】课程系统讲解电池管理系统(BMS)核心技术。涵盖BMS 发展历史与趋势,硬件拓扑、通讯、关键模块及软件架构,核心算法演进,开发流程等。还包括基于功能安全流程的设计,从项目初始化到测试验证全流程。硬件设计涉及拓扑、接口、参数及各模块设计;软件设计包含架构、SOC/SOP 估计等多模块。通过课程可全面掌握BMS 软硬件及安全设计,为相关技术应用与研发打基础。
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课程概述】旨在使学生掌握智能汽车基本结构后,掌握电动汽车电驱动构成及控制原理。掌握电驱动控制系统中直流电机、感应电机、永磁电机的特性、原理、驱动方法、控制方法数学建模、MATLAB模型搭建、程序编译、仿真等。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的相关设计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4.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
【课程概述】旨在深入探讨智能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技术和仿真方法。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动汽车动力性、传动系统匹配、制动性、转向系统、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仿真技术和控制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工具,对智能汽车整车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为智能汽车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三、招生计划
计划招生人数:30人
四、招生要求
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车辆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大三 / 大四学生,需先修《电路原理》《线性代数》、《控制工程》等课程。
五、微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冰寒
撰稿:孙冰寒 薛靓
初审:陶炳臻
复审:张晓彤
终审:邓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