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由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新四化”)驱动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产品开发周期被极限压缩,技术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而市场对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却前所未有地提高。面对这些挑战,仿真模拟技术已经从过去辅助性的工程工具,演变为贯穿汽车设计、研发、测试、制造乃至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1、成本与时间效益:传统的汽车开发严重依赖物理样车进行测试和验证,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仿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样车”(Virtual Prototype),能够在产品开发的极早期阶段进行大量、反复的测试与优化,极大地减少了对昂贵物理样机的依赖。
2、应对空前的技术复杂度:现代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集成了机械、电子、软件、化学等多学科的复杂系统。从电池包的热失控管理 ,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上亿行代码的验证,再到多物理场(如电、磁、热、流体、结构、声学)的耦合分析,物理测试手段已捉襟见肘 。仿真成为了唯一能够有效管理和优化这种复杂性的手段。
3、突破物理测试的边界:许多极限工况和危险场景,如高速碰撞、电池热失控、自动驾驶的边缘(Corner Case)场景等,在现实世界中复现的成本极高、风险极大,甚至不可能完成。仿真模拟能够以低成本、零风险的方式,对这些场景进行数百万乃至数十亿公里的虚拟测试,从而确保产品的极端安全性和可靠性。
4、驱动性能与创新的极限:无论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将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千分之几以提升续航 ,还是利用多物理场仿真优化电驱系统的效率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仿真技术都为工程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让他们能够探索和实现更优的设计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研发设计阶段
1)结构安全与碰撞仿真:这是汽车仿真最经典的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如Abaqus、MSC Nastran),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初期模拟车辆在正面、侧面、追尾等各种标准和非标准下的碰撞过程,分析车身结构的变形、乘员的受力情况,从而优化吸能结构、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设计,以满足全球最严苛的安全法规 。
2) 空气动力学与热管理仿真: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被用于精细优化车身外形,以减小空气阻力、提升续航里程和高速稳定性。同时,CFD也对发动机舱、电池包、刹车系统等的散热进行模拟,确保关键部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
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这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关键。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等工具,可以:
分析“三电”系统:对电池包进行充放电过程中的热-电耦合分析、结构变形分析,预测并预防热失控风险 。优化电驱动系统,例如可以通过仿真优化三相逆变器的性能,提升能源效率 。 提升驾乘体验:通过声学仿真优化车内音响系统的布局和效果。此外,流固耦合分析也被用于研究车门、后视镜在高速行驶中的振动和风噪问题 。
4) 新材料与新工艺仿真:随着轻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材料和新工艺(如增材制造)的应用日益增多。仿真技术可以模拟这些新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对制造过程进行仿真优化。
2、测试验证阶段
1)软件在环(SIL)与硬件在环(HIL)仿真:这是验证汽车“大脑”和“神经系统”(即ECU控制器和软件)的核心手段。
◦ 软件:将控制算法(如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控制算法)放在纯软件环境中,与虚拟的车辆模型和环境模型进行交互测试 。
◦ 硬件:将真实的控制器(硬件)接入一个包含车辆动力学、传感器、执行器等实时模型的仿真平台,让控制器以为自己正在真实的车辆中工作。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ADAS、电驱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线控转向与制动等系统的开发和验证,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大量功能和故障注入测试 。
2) 自动驾驶场景仿真: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验证是其商业化落地的最大挑战。依赖路测穷尽所有可能场景是天方夜谭。因此,基于物理的真实感场景仿真成为必然选择。通过高精度建模的道路、交通流、天气、光照以及传感器模型(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测试系统可以生成亿万级别的、特别是危险和边缘的测试场景,对自动驾驶算法进行大规模的“虚拟路测”,这是保障自动驾驶安全的关键环节。
3、生产制造与供应链阶段
1)产线与工艺流程优化:利用AnyLogic、FlexSim等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对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建模 。工程师可以模拟不同的产线布局、机器人数量、物料配送策略,以识别生产瓶颈、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生产节拍、验证产线是否能达到预期的产能目标。
2)物流与供应链仿真:仿真模型可以向上游延伸,分析零部件库存策略、物流配送路线和供应商响应时间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影响,从而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 。
3)人因工程与装配仿真:通过虚拟现实(VR)和人体模型仿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评估装配工位的可达性、操作便利性和疲劳度,提前优化装配工艺,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
1、仿真核心技术
1) 有限元分析 (FEA) :用于结构、碰撞、热、NVH分析,代表软件有Abaqus, Nastran, ANSYS Mechanical等。
2)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用于空气动力学、热管理、燃烧分析,代表软件有Fluent, STAR-CCM+等。
3)多体动力学 (MBD) :用于悬架、传动系统等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代表软件有ADAMS, Simpack等 。
4)系统级仿真:用于整车性能、控制策略开发,代表平台有MATLAB/Simulink/Simscape, AMEsim等 。
5)多物理场仿真:如COMSOL Multiphysics,用于解决跨学科的耦合问题 。
2、协同仿真与平台化:现代汽车仿真不再是单一工具的孤立应用,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仿真数据管理(SDM)和流程自动化(SPDM)平台,将不同学科的模型、工具和流程集成起来,实现多学科协同仿真(Co-simulation)和设计优化 。
3、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这是仿真的终极形态之一。通过构建与物理实体完全映射的、可实时同步数据的虚拟模型,数字孪生不仅用于前期的研发,更可以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状态监控、故障预测、性能优化和OTA升级验证,实现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北京易联云仪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为科研、生产、试验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提供全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制造、试验检测等领域实验室数智化管理解决方案,包含试验测试全流程和数据管理的 TDM 系统、检验检测流程管理的 LIMS 系统、智能管理实验设备的物联监测管理系统、环境安全防控的实验室应急管理系统、以及仿真模拟数字孪生系统,旨在提供智能的、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