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起,一项关系到数亿电动自行车用户的新规正式落地。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今后所有电动自行车将面临更严格的技术和安全要求。新规的核心变化在于速度限制与智能监控系统的引入。
根据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一旦车速超过这一上限,电动机将自动停止输出动力。
监管部门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压制“飞车党”现象,减少因超速带来的交通事故。
同时,电动自行车将首次全面搭载北斗定位系统。这项功能不仅有利于车辆防盗,也方便监管部门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新标准还要求车辆具备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能对异常状态提前预警。
在结构方面,新规不再强制所有电动自行车配备脚踏装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改装。新规明确禁止预留改装接口,并新增多项防篡改设计。
为防止火灾隐患,新规对电池、电气线路等关键部件提出了更高的阻燃标准。电池仓、电气元件需通过更严苛的测试,塑料件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即便如此,允许使用铅酸电池的整车质量上限被放宽到了63公斤,这将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
充电器安全问题也被单独列入规范。按照《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GB 42295—2022),充电器不得设计为车载,电气线路必须具备更高等级的防火性能,防止因电池充放电不当引发火灾。
新国标的实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生产企业必须在2025年9月1日前完成技术升级,销售渠道则需在2025年12月1日前全面切换到新标准产品。也就是说,市面上现有部分车型将逐步被淘汰。
下一篇:俞浩,要像雷军一样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