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一家宝马4S店被曝出现大规模“提车难”问题,涉及二三十位车主无法按时提车,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该店目前已制定每周交付3辆车的缓慢计划,部分车主需等到下月初才能提车。
根据该4S店工作人员反馈,出现“提车难”问题的原因是“资金周转困难”。工作人员解释,车辆采购依赖银行融资,需等待厂家季度返利到账后才能赎回车辆交付客户。这种“融资-赎车”模式在汽车经销商中并不少见,但此次延迟交付暴露出该店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陷入交付困境的4S店背靠的贵州通源集团实力不俗,在“2025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榜”中排名第12位。集团层面的雄厚实力与单店资金周转问题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即使是大型经销商集团旗下的4S店,也可能面临局部运营风险。
对于已付款却无法按时提车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延迟交付不仅影响了出行计划,更让人担心资金安全。法律人士指出,4S店未按约定时间交付车辆,已经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目前,该店正在尝试通过缓慢交付的方式解决困境,但每周3辆的交付速度对于二三十位等待的车主来说,意味着部分人要等待长达两个多月时间。
最近几年,4S店生存危机日益加剧,4S店爆雷、盈利难等现象已较为普遍,且这种情况到今年仍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这一点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及上市4S集团陆续披露的财报数据中,均可得到印证。
《调研报告》显示: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升至52.6%,盈利比例仅29.9%。更令人担忧的是,有74.4%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现象,43.6%的经销商倒挂幅度超过15%。
从毛利结构来看,新车销售毛利贡献率为-22.3%,亏损持续扩大,而售后服务和金融保险业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分别贡献63.8%和36.2%的毛利。这种结构性问题在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中尤为突出,其亏损比例高达58.6%,远高于新能源品牌经销商的34.4%。
此外,中升控股、永达等集团披露的上半年业绩公告也显示,随着价格倒挂成为普遍现象、新车销售持续亏损,传统“以卖车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已彻底失效,整个汽车流通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