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新车想憋到广州车展,还没到10月份你在互联网无人在意了。
”
作者|吕嘉豪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成都车展媒体日当晚,因为凯迪拉克XT5上市一周年庆典活动结束返程的大巴刚抵达酒店,我上楼的这班电梯挤满了人。8楼、12楼、15楼、16楼、18楼、22楼全有人按,我一边等,一边听着另一个媒体老师对今晚的活动赞不绝口:
现在这个档口,有能力、有魄力,还愿意办这样级别的活动的车企不多了,凯迪拉克,有一算一,是好样的!
我今儿发了3条内容,条条爆,他们肯定买流量了,你们赶紧的,tag上标记凯迪拉克、XT5、倪妮、樊振东,肯定爆啊。
你发了吗?你发了吗?那你发了吗?哎呀干嘛不发呀,你们快发呀。
❂
从安排到布景到执行到邀请的明星再到后续流量的接驳,凯迪拉克这个活动做的可以说是行业里媒体端久违的《无懈可击》,也难怪把不少媒体感动、激动的不要不要的。
只可惜行业内现在这类水准的活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活动策划和执行,大家都选择性的将子弹弹夹加长,越做越多,但却开始削弱每一颗子弹的力度,变得简易起来。
不过这毕竟是品牌的战略方向安排,给你吃好的住的好的是你得享受着,给你稍微安排的次点儿,你也得受着不是嘛。
既然很多品牌选择将有生力量轻击而多发,那就会导致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就是成都车展好像没那么重要了。一方面的体现是,来参展的品牌数量极速下滑——不过不来和不来之间是有区别的,我就不点名了。
有些品牌不来是因为销量严重下滑,参展成本过高,转化率低,两者一碰不划算所以不来了。
有些品牌不来则是因为市场边缘化,电动化转型迟缓,经营压力大,来了反而属于献丑所以不来了。
不过说句题外话,来和来之间,居然也是有区别的,我也不点名了。
有些展台车都快塞不下了,围着新车的经销商安排的直播人群,那跟麻雀开会一样,吵的我脑袋疼。
有些展台就很冷清,主展的还是概念车,甚至还有以集团的身份蹭了一下位置的。
还有一个品牌,一个馆放车不够,还得有半个馆来展示技术,妥妥大户人家。
另一方面呢,无论什么形式,来参展的,参展目的基本也都是奔着卖车去了,什么发布会什么媒体日什么新车什么上市几乎也都不存在了——全新小鹏P7宁可27号在广州工厂里自己承担机酒搞个上市,也憋不住再等2天来个车展媒体日当天办发布会,试图获取爆炸性热度。
当一个车企宁可多花预算都不在车展办发布会时,就可见车企对于车展态度的转变了。
以我浅显的理解,这是产业发展力变化所带来的转变。过去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进口品牌,反正外资掌握核心技术,挤牙膏就行了,三年大改款,五年一换代,车型那么多,一个自然年3个车展挑最热的车型分别憋3个大屁,然后请老外上台15分钟公布一下价格,今年业绩就又够了,so easy。
现在的行业你挤牙膏试一试呢?你的新车想憋到广州车展,还没到10月份你在互联网无人在意了。别人今天3.0明天4.0,你还在那边扣增加45公里续航和倒车雷达,你开发布会难道是想花钱请人写你负面吗?所以现在车企的传播战略没法跟着车展的节奏来,烧好了什么菜,必须先端上来。实在来不及,就开明档,每进入到一个新步骤,就叫人来参观一下厨房。
所以很多人说现在车展不纯粹了,我倒不这么认为,以前媒体日是媒体日,公众日是公众日,泾渭分明,这叫混搭。现在媒体日反正也都七七八八没东西了,不如直接公众日,让卖车来得更纯粹一些,媒体也能歇一歇——8月21蔚来全新ES8在成都上市、8月22极狐T1在北京预售、8月25华为在成都办新品发布会、8月27小鹏P7上市,8月29成都车展,想来达喀尔拉力赛不过如此。
回想起今年注册成都车展媒体证的时候屡次碰壁,组委会的一直温馨提示我:本次车展禁止剧情类、哗众取宠的网络账号人员注册。尽管进到场内还是看到不少擦边、飞机头、剧情号、营销号,但我觉得其实我们汽车媒体和他们倒也没什么不一样的,甚至看到人家账号合作收入的转化率,能让不少靠车马费生存的自媒体人垂涎三尺。
未来的车展很有可能性质更倾向于展销会,卖车成为唯一目的,媒体爱来就来,机酒自理。而关于行业交流、前沿技术展示和媒体曝光的那部分,也许每个车企会自行设置品牌日活动,也许会专门有一个车展提供轻量化平台以供展示。
2025年成都车展的“冷清”并非偶然,它是中国汽车产业深度变革期的必然表象,看似“无聊”的背后,实则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渐行渐远,也预示着一个由新技术、新格局主导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