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的智能制造集群里,天笑集团总投资2500万元的全自动汽车零部件喷涂生产线正加紧施工。四个月的建设周期后,这条智能化产线将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这不仅标志着天笑跨界进军汽车领域的关键布局,更是其深耕产业链30年、持续创新求变的生动注脚。天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笑集团”)总裁厉航天日前向江宁区工商联调研人员这样阐述。
从为家电巨头生产一枚精密塑料件,到如今为新能源汽车供应关键结构件,天笑集团以产业链为筋骨,依托持续的垂直整合与数字化赋能,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商向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惊人跨越。
垂直整合,锻造产业链的闭环优势
天笑的故事,始于1994年南京双星塑料厂的一间厂房。厉航天的父辈从最基础的模具开发与塑料件生产起步,很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悟出生存之道:唯有延伸产业链条,方能掌握主动权。
“早期客户将模具外包,塑料件交给我们生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多方推诿扯皮。”厉航天翻开泛黄的生产记录,道出转型初衷。市场痛点催生变革决心,天笑以“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为战略,通过并购重组与自主建设,逐步将科迈特电子(金属冲压)、天笑进星(表面喷涂)、龙飞电镀等企业纳入版图,构建起“模具开发-塑料、金属件生产-表面处理-组件组装”五大核心工序的完整闭环。
这种深度垂直整合模式催生出独特市场竞争力。当博世、AO史密斯等国际巨头将复杂结构件订单交付天笑,意味着从图纸设计到成品交付的138道精密工序、涉及4万余种物料的严苛管理,都能在一体化的集团内部高效完成流转。
“客户只需对接一个窗口,其背后是整个供应链上五家专业公司的无缝协同,”厉航天强调。正是这种“端到端”的服务保障能力和品控能力,使天笑在家电核心配件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其客户80%为外资企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长三角制造业中的“隐形冠军”。
数字革命,传统工厂的智造嬗变
走进天笑集团旗下的双星塑料模具公司注塑车间,数万个物料箱上的二维码构成一幅独特的数字脉络图景。轻轻一扫,原料批次、加工参数、质检数据等信息瞬间跃然屏上,而这背后是一套深度融合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和WMS(智能仓储系统)的数字化“神经中枢”。
“同一型号洗衣机因销往不同国家,需管理上千种物料变体,”厉航天指着屏幕上实时滚动的全球订单流解释道。面对每日数万件的庞大规模化生产,传统依赖人工的模式早已捉襟见肘。
然而,数字化转型征程并非坦途。“每套系统落地都需要1-2年的痛苦磨合期,员工抵触情绪一度高达40%,”厉航天坦陈。
破局之道在于双管齐下:“思想沟通+绩效激励”的组合拳,将系统操作熟练度与效率提升硬性纳入KPI考核,逐步引导员工思维从“被动执行指令”转向“主动优化流程”。尽管信息化投入的短期经济回报难以精确量化,但成效已然彰显:产品不良率显著下降32%,客户投诉响应速度提升5倍。数字化赋能的卓越实践,更使公司荣获2023年“江苏省智能工厂标杆案例”称号。
开辟蓝海,汽车智造的“第二曲线”
尽管家电基本盘稳如磐石,危机感却始终萦绕在天笑决策层的心头。“制造业的可替代性极高,我们必须永葆忧患意识,思考如何不被时代淘汰。”这位90后掌舵人话语间透着清醒与警醒。基于对核心产业链能力的自信,天笑瞄准与家电制造工艺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蓝海市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2025年6月,天笑集团迈出战略性一步。在原有成熟喷涂工厂旁,斥资2500万元新建全自动化汽车零部件喷涂专线。这条采用国际领先的安川机器人系统的智能产线,定位高端汽车市场,是对品质和工艺的极致追求。它更承载着天笑的战略布局——将在家电领域淬炼成熟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数字化智能智造”双引擎模式,精准复制并扎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一环。
进军汽车赛道,挑战重重:更长的资金周转周期、严苛数倍的行业认证标准……但天笑策略清晰,稳扎稳打。初期聚焦二级供应商市场,专攻如理想汽车轮毂盖、Smart中控台等部件的精品喷涂服务。
厉航天着眼长远布局:“这条线定位高端,依托自动化和严格的良品率管控,其单件综合成本有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尤为看好天笑在长三角完备产业链集群中的后发整合优势。”他预计投资回报周期在6-7年,而更深远的期待,是通过这一支点撬开万亿级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门,为集团锻造一条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第二增长曲线”。
薪火相传,实业基因的跨代交响
2014年,厉航天从墨尔本大学金融专业学成归国,放弃知名投行职位,投身父辈创办的制造企业。“机器的轰鸣比资本市场的数字跳动更让人内心踏实。”他的选择,映射着年轻一代企业家对价值的深刻重估。
两代人的共治,彰显东方管理智慧。父亲厉国栋主掌战略宏图与产业布局,儿子厉航天则引领数字化变革与精细运营。通过常态化的“月度经营会”与灵活深入的“专项研讨会”,两代人思想碰撞,实现战略共识与决策共融。“企业管理中没有绝对正确的孤例,只有充分沟通、集思广益后的最优路径。”厉航天这样总结其治理哲学。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平衡之道——既鼓励锐意创新,又恪守实业本分,驱动企业在30年风雨历程中稳健穿越周期,蝶变为坐拥1300名员工、业务触角延伸至金融领域(参股苏商银行)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伫立天笑集团总部远眺,麒麟科技创新园内产业集群气势恢宏。30年前深埋的那颗模具种子,历经匠心耕耘与智造赋能,已然茁壮成长为一条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产业生态链。从天笑集团从家电迈入汽车制造的赛道跨越,其本质正是企业在产业链韧性锻造与数字化核心能力修炼成功后,面向未来的战略能量释放。
(图)注塑车间生产一线。天笑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