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亚履新后的第一份半年报,着实不太好看。
广汽集团的颓势,至今仍没能止住。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度财报。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1.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95%;归母净利润约-25.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67.39%;扣非净利润-29.45亿元,同比下滑771.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69亿元,同比下滑508.75%。
很显然,广汽集团从2024年开始的溃堤之势,不仅没能止住,还有越发扩大的趋势。
毕竟,2024年它的净利润还是正数。
另据悉,在广汽集团今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中,乘用车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43.9亿元,同比下滑20.24%;毛利率-6.86%,也同比减少了7.9个百分点。
广汽集团的溃败,首先是行业竞争加剧,旗下合资与自主板块的车型竞争力被大幅削弱。
产销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仅广汽丰田守住了阵脚,以34.5万辆实现2.58%的同比微增。而其他三个整车板块,广汽本田累计销量15.5万辆,同比下滑25.63%;广汽传祺累计销量14.6万辆,同比下滑22.55%;广汽埃安累计销量10.9万辆,同比下滑13.97%。
上半年合计,广汽集团乘用车总销量为75.5万辆,同比下滑12.48%。
作为曾经依靠广丰、广本两家合资公司就能实现“躺赚”的汽车集团,广汽当年有多么风光,如今就有多么艰难。
据乘联会统计,从2022年到2024年,日系车在华销量份额从20%一路跌至13.7%。今年1-7月,进一步被压缩至12.3%。
日系车的快速溃缩,成了广汽不可承受之重。而旗下自主板块的失势,则更令他雪上加霜。
广汽埃安曾是备受看好的“传统新势力”,凭借B端市场和亲民的价格,一度稳居新势力阵营销量榜首。
然而,当B端市场进入增长迟滞,埃安的市场短板便显露无疑。更为严峻的是,埃安还错过了增程/插混车型的增长红利期,当理想、零跑、深蓝等依靠增程快速打开市场时,只有纯电一种动力结构的广汽埃安,显得十分被动。
2024年开始,广汽埃安持续负增长。即使孵化出了新的昊铂序列,但依旧没能挽回颓势。
来自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埃安品牌旗下,埃安S和埃安Y的7月份销量分别只有4385辆和7334辆,和它们高峰时期的2万多台反差明显。埃安V也只有2038辆,埃安UT只有4937辆,埃安RT只有3797辆。
昊铂方面,昊铂HL、昊铂HT和昊铂GT的7月份销量分别只有237辆、1111辆和188辆。
2025年,广汽埃安投入了昊铂HL增程版,但市场反响一般。
和广汽埃安相比,广汽传祺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GS4、GS8等一战封神,但惊喜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这两年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头部势力的快速崛起,传祺品牌车型的销售压力也越来越大。GS4、GS8逐渐被边沿化,M8/M6也不再是MPV市场的头部明星,至于今年重磅推出的向往S7,上半年月均销量只有千余台。
反倒价格便宜的“非主力车型”GS3,还能保持月销超5000台水平,但也变相拉低了广汽传祺的品牌力。
除了旗下品牌车型的竞争力被削弱,广汽集团在渠道建设方面也相对落后,当新势力、新能源品牌纷纷布局直营店、商超展厅时,广汽仍高度依赖传统的4S店体系,导致无法和用户直连,营销效率低下。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竞争饱和,比亚迪、吉利、长安等纷纷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但广汽在这方面的步伐也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建立有效的本地化生产与销售体系。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的海外销量仅占总销量的7%,比重远低于奇瑞、比亚迪等友商。
去年11月,还在广汽集团总经理任上的冯兴亚,宣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目标在于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管理。“稳合资,强自主”,双线并行。并立下2027年实现自主销量2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的目标。
今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冯兴亚更是直言:“广汽集团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下半年将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并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和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两大重点工作,实现业绩企稳回升。
另外,今年3月,广汽和华为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华望汽车正式成立,首款车型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将在2026年推出。
写在最后
2025年,是冯兴亚履新广汽集团董事长的第一年,虽然迎接他的是一份颇为难堪的半年报。但让我们将时间线拉长,冯兴亚与广汽集团的后续表现,才是真正最值得关注的!那么他能够带领广汽走出泥沼并重现辉煌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