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该咋搞的争论里,特斯拉 CEO 马斯克又放了个重磅观点:激光雷达没法让辅助驾驶更安全,反而可能添风险,纯靠摄像头才对。
这话一出来,行业里炸开了锅,也让特斯拉和 Waymo、小鹏、蔚来这些用激光雷达的车企,矛盾更突出了。
马斯克为啥这么说?核心是觉得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不兼容。他老在社交平台说,要是这俩数据对不上,系统就懵了,不知道该信谁。
比如下雨起雾时,激光雷达可能看错障碍物距离,摄像头又因为光线差看不清,数据一冲突,系统选错了就容易撞车。
而且这不是马斯克瞎掰。Waymo 的无人出租车装了好几颗激光雷达,可遇到高速突发障碍物这类情况,还是出了不少测试事故。
反观特斯拉,2021 年把毫米波雷达全拆了之后,它的 FSD 自动驾驶系统在北美,需要人干预的次数反而少了 30%。马斯克直说,拆了雷达更安全,摄像头数据够用来判断了。
马斯克搞技术有个思路,就是从最根本的物理原理出发。他说,全世界的道路本来就是给人用眼睛看的,摄像头加 AI,就能学人类开车,不用额外改环境。
特斯拉用 8 颗摄像头拍周围 360 度的情况,把数据输给自己研发的 Dojo 超算实时训练,然后给出转向、加速的指令,跟人用大脑判断差不多。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一是省钱,二是在哪都能用。激光雷达单个虽降到 500 美元,但一辆车得装 3 到 5 颗,再加上高精地图的钱,成本是特斯拉纯视觉的 3 倍多。
而且特斯拉靠影子模式,收集了几百万辆车的真实驾驶数据,搞出了能覆盖 99% 路况的 “虚拟高精地图”,对硬件的依赖也小了。
马斯克这观点不是没人赞同。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就说过,视觉的潜力比激光雷达大,以后视觉系统能认出路上的钉子、井盖,激光雷达反而不行。
小鹏自动驾驶总监袁婷婷更直接:激光雷达看得远是骗人的,离得越远,信号和探测精度掉得越厉害。
但理想、蔚来、华为这些车企,还是坚持用激光雷达。理想 CEO 李想反驳说,要是马斯克在中国高速半夜开过车,就知道激光雷达多重要了。
他说,中国晚上路况复杂,摄像头最多看清 100 米内的东西,激光雷达能看 200 米,能早点触发自动刹车避免事故。蔚来 ET9 还装了两颗激光雷达,说能全方位保证安全。
不过纯靠摄像头也有麻烦。下暴雪、起浓雾的时候,摄像头根本拍不清,这时候激光雷达穿透能力强的优势就显出来了。
而且特斯拉的 FSD 在北美还行,到中国、欧洲这些交通规则不一样的地方,还得调整。它不用高精地图的方案,也因为数据合规遇到了监管问题。
但马斯克没闲着,正靠提升算力解决问题。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加了 1.6 万块 H200 GPU,算力特别强,能支撑更复杂的 AI 模型。
马斯克放话,明年 FSD 的安全性会比人类司机高 10 倍,到时候监管就不会拦着了。
其实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之争,说到底是钱和落地速度的博弈。马斯克选纯视觉,是想把成本压到最低,让更多人用得上自动驾驶,最后靠无人出租车改变出行。
而用激光雷达的车企,是想靠多装硬件保证安全,先抢占高端市场。
不管选哪条路,行业里有个共识越来越明确:自动驾驶最终还是得主要靠视觉,再搭配其他传感器。马斯克这话可能会让技术进步更快,但最后能成的。
肯定是那些能平衡创新风险和用户体验的企业。
这样的改写是否符合你对内容情绪和节奏的期待?若你想重点突出某方观点,或是调整语气风格,都可以跟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