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说新能源车要取代燃油车,还说油车会像当年诺基亚一样消失。可 2025 年中国车市数据不一样,合资品牌油车销量回暖了。
上半年主流合资油车市场份额比去年多了 0.7 个百分点,一汽丰田、广汽丰田这些品牌卖得还挺好,油车没被淘汰,背后有五个关键原因。
首先是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全国有 300 多万座充电桩,但北方冷地方、偏远山区和高速服务区,覆盖率还不到 30%。
东北冬天特别冷,纯电动车续航能少 40%,可油车在零下 30 度照样能启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要等两三个小时,油车加油只要 5 分钟。
这种补能方便程度的差距,让油车在长途出行时,还是没法被替代。然后是油车打起了价格战。2025 年豪华品牌都在降价,宝马 5 系不到 30 万就能买。
奥迪 A4L 起售价降到 22 万,直接影响了新能源中高端车型的销量。合资品牌还搞 “一口价”,比如上汽大众帕萨特 Pro18.99 万起售,还带 L2 + 辅助驾驶。
这样一来,15 到 25 万这个价格区间,油车还能占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吸引了不少看重价格的消费者。油车在智能化上也在追赶。
面对新能源车的智能优势,合资品牌开始搞 “油电同智”。奥迪 A5L 装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能实现无图 L2 级辅助驾驶。
大众途昂 Pro 用了 8155 芯片,支持五块屏幕联动;丰田凯美瑞升级了智能座舱,语音识别准确率能到 98%。现在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智能差距,已经缩小到不到一年。
油车的使用成本也有优势。2025 年油价降了,92 号汽油均价 7.2 元一升,油车一年用车成本大概 1.2 万。
可新能源车保费涨了 25%,有些车一年保费超过 6000 元。而且油车维修网点多,98% 的县级行政区都有,配件 24 小时就能到。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复杂,维修成本比油车高 40%,这让油车在三四线城市和商用领域很有竞争力。还有就是消费者习惯难改。
现在国内有 3.2 亿辆油车,车主换车周期变长,要开 8 年才换。调查显示,65% 的油车用户因为习惯开车方式、维修方便,不想换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的单踏板模式、半幅方向盘,和老司机用油门、机械挡把的习惯不一样。有经销商说,不少中年客户试驾后,因为不适应能量回收的拖拽感,放弃买新能源车。
现在车市的情况是,新能源车在增加销量,油车在优化现有市场。乘联会预测,2025 年油车销量能稳定在 1800 万辆,占乘用车市场 45%。
合资品牌一边推纯电车型,比如 ID. 系列、铂智 4X,一边也在更新油车产品线,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油车不会像诺基亚那样消失,还会在特定领域继续存在。
其实技术替代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就像智能手机没完全取代功能机,新能源车也没法短期内彻底代替油车。
在充电网络完善、固态电池量产、智能驾驶普及之前,油车还会是汽车行业里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