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台上,灯光如昼,新车流光溢彩;展台下,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交汇,主播的讲解声、观众的交谈声,叠成一片持续沸腾的声浪。在某国产新能源品牌展区,十几位主播正站在直播间里,以多语种向全球观众介绍新车。直播间屏幕上,不断滚动着来自全球用户的留言和提问……
8月30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国际车展”)进入第二天。尽管已非开幕日,成都西博城场馆内依然人流如织,试驾排长队、直播不打烊、洽谈无时差,一场以“看车、选车、买车”为核心的消费盛宴,正火热上演。
▲成都车展现场,主播、体验市民、销售在新款汽车前,氛围火热
国际面孔、直播现场与排队试驾
车展人气不减开幕日
“我们正在寻找汽车电子设备,并研究市场的最新技术动向。”来自俄罗斯的尼古拉斯(音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站在一款搭载最新智能座舱的国产电动车前,一边触摸中控屏一边说:“中国品牌已是世界标杆,但欧洲企业也在加速追赶。这个展览是理解汽车未来最好的窗口。”他首次来到成都,除了车展,还打算去看大熊猫。“成都比我想象的还要现代化,充满活力。”
▲尼古拉斯
像尼古拉斯这样的国际参观者并非个例。在展馆中,不时可见外商团队驻足细看、拍摄细节,或在洽谈区与品牌代表深入交流。
除了国际面孔,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直播全球化”已成为品牌标配:几乎每个展台都设置了专业直播区,主播们以流利的外语面向境外市场讲解车型。一块屏幕背后,可能同时连着来自智利、沙特、挪威的关注者。“我们昨晚刚完成一场面向中东地区的专场直播,今天预约试驾的海外用户明显增多。”一位负责跨境直播运营的工作人员说。
▲成都车展现场人头攒动
人气同样体现在试驾环节。多个新能源品牌展台前排出长队,人气爆棚的展台甚至需要限流进入。其中比亚迪、吉利、鸿蒙智行等国产新能源展台人流明显超过部分传统豪华品牌。
从“看热闹”到“看需求”
车展回归消费本质与智能平权
与往年相比,本届车展有一个显著变化:更多观众带着明确的购车意图前来。携家带口来选购6座SUV、对比不同品牌的保姆车、认真询问价格和配置的消费者已成为主流。
“我每年都来看新技术,但今年我是来选家庭下一辆用车。”谷先生是连续观展10年的“老观众”,他认为,今年车展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更贴近真实生活需求”。
▲谷先生
谷先生刚刚试了比亚迪搭载最新电池技术的车型,“平顺性和电耗控制进步很大,特别是他们把家庭用车概念拓展到越野车型上,这是一个很打动人的方向。”他观察到:“现在大家不仅是来看,更是来体验和下单的。”
不仅是谷先生,多位车展“老友”都注意到了十年来的变迁:“十年前世纪城展馆还比较小,现在西博城展厅大了很多,但人流依然密集。”观众吴先生对比说,“最大的变化是展车内容:过去是奔驰、奥迪主打,现在国产新能源成了绝对主角。”
“十年前来看奔驰、奥迪,基本上只是看看豪车光环;现在看的是国产车的科技与实用性。”吴先生表示,他刚刚购入一辆轿车,正在物色一台6座SUV:“之前家用多功能车只有进口可选,现在国产新能源已经把这块市场空白填上了。关键是,同样的配置和空间,进口车要百万以上,国产一半不到就能到手,品质丝毫不逊色。”
他的观察也与数据呼应:今年1-5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02%,国产新能源品牌展台人气远超部分合资传统品牌。
从展位布局也能看出这一趋势——国产整车企业展区面积扩大,智能化互动体验增多,多个品牌推出“家庭主题日”,设置儿童互动区、奶爸车厢体验、定制化露营场景等。一款6座新能源SUV的后排,甚至现场演示如何快速安置儿童安全座椅,精准呼应消费需求。
▲除了各式汽车外,成都车展现场还展出了车辆动力单元
▲成都车展现场人头攒动
这一变化也得到了行业观察者的印证。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日前在车展论坛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而智能化已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与此同时,科技企业、车企代表也多番强调“科技平权”,主张不同层级车型都应享受到真正实用的智能技术。
下午5点,主播们的直播还未结束,工作人员仍在热情接待风尘仆仆赶来的最后一批观众。可以看到的是,成都国际车展不再仅仅是一个“展销场”,更成为观察汽车行业转型的窗口。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智能技术的加速落地、消费者心态的转变,以及成都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战略升级。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贾李逸雯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