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北京市上半年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共计:38页
2025年上半年北京汽车市场:新能源领跑 格局深度调整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复杂态势。国产乘用车、进口乘用车和商用车在销量走势、市场结构上各有特点,其中新能源化转型加速、自主品牌崛起成为最显著的趋势,传统燃油车及进口车则面临持续压力。
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国产乘用车依旧是绝对主力,占据全市汽车总销量的87.91%,但增长动能略显不足。1月销量达45.3k后,2月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大幅下滑40.37%至31.8k,此后虽有回升但波动频繁。累计销量方面,国产乘用车同比下降3.62%,不过随着市场调整,降幅呈现收窄趋势。进口乘用车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占比仅4.76%,销量持续波动且同比下滑,反映出高端消费需求的疲软。商用车占比7.32%,上半年销量起伏明显,但整体表现优于进口车。
在销售结构上,市场向“绿色化、多功能化”转型的特征愈发清晰。车型方面,轿车和SUV仍是消费主力,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14.7k和149.8k,但同比均有下滑;而MPV和货车表现亮眼,同比分别增长4.72%和16.18%,显示出家庭多人出行及物流运输需求的上升。燃料结构的变化更为突出,汽油车虽仍占一定份额,但同比大幅下降23.70%;纯电动车销量达104.2k,同比激增27.73%,混动车也增长6.06%,新能源车型合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拉动市场的核心动力,北京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国产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比亚迪以36.5k的销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达13.67%,同比增长19.54%,凭借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持续领跑。特斯拉、小米等车企表现尤为抢眼,特斯拉同比增长26.41%,小米更是凭借171.11%的同比增幅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新势力与新能源车企正加速挤压传统燃油车企的空间。相比之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传统车企虽仍在销量前列,但部分企业同比下滑,市场份额有所收缩。
从产品结构看,国产乘用车向SUV和新能源倾斜的趋势明显。SUV销量达133.0k,占比48.76%,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类别;新能源车型(纯电+混动)占比已达53.85%,其中纯电动车销量95.9k,同比增长24.57%,插电式混动车也增长28.45%。动力总成方面,0.0L(以纯电为主)车型占据35.88%的份额,1AT变速器因适配纯电车型需求,占比达42.66%,传统大排量燃油车及多挡变速器需求则持续萎缩,显示出市场对高效、简洁动力系统的偏好。
进口乘用车市场则持续低迷,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超20%。德系车虽以55.09%的份额主导市场,但同比下降27.07%;日系车份额稳定在22.95%,但增长乏力。从产品来看,进口车仍以2.0L、3.0L等大排量燃油车为主,纯电动等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5%,转型滞后于国产市场,导致其在政策导向和消费偏好转变中逐渐失势。SUV是进口车的主力车型,占比54.02%,但同比下滑19.23%,轿车和MPV同样面临需求收缩,整体市场被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型持续挤压。
商用车市场成为上半年的一抹亮色,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63%,呈现逐步回暖态势。货车是绝对主力,占比75.60%,其中轻型货车销量10.4k,重型货车同比增长32.67%,反映出物流行业需求的复苏。燃料结构上,纯电动商用车表现突出,销量7.8k,同比激增105.23%,柴油车虽仍占37.20%的份额,但同比下降4.68%,新能源化同样成为商用车市场的重要趋势。区域分布上,丰台区以5544台的销量居首,占比30%,同比增长31.69%,东城区、朝阳区等区域也保持增长,显示商用车需求与区域经济活动、物流布局密切相关。
从全国市场来看,北京汽车市场表现稳健,车市总排名位居第三,国产乘用车、进口乘用车和商用车排名均有提升,反映出区域市场的韧性与结构优化成效。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迭代、自主品牌的持续发力,以及消费需求向绿色化、多元化转变,北京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深度调整,未来新能源与自主品牌的主导地位或将进一步巩固。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8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