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科技领域,一项重大的融资事件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核聚变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宣布,在B2系列融资轮次中成功募集了8.63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核聚变技术的浓厚兴趣,也标志着CFS在推进核聚变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融资阵容星光熠熠,包括AI芯片巨头英伟达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首次参与,以及谷歌、比尔·盖茨支持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史蒂夫·乔布斯遗孀Laurene Powell Jobs的Emerson Collective等重量级投资者。至此,CFS累计筹资额已接近3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私营核聚变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无疑是该领域内资金最为充裕的公司。
CFS首席执行官Bob Mumgaard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在投资规模、执行能力、科学进展、透明度及合作广度等方面均展现了领导地位。公司高级副总裁Ally Yost则补充说,这次融资是深科技领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几轮融资之一,凸显了核聚变技术的巨大潜力。
然而,实现可控核聚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创造并维持超过1亿摄氏度的极端高温环境,使燃料变成等离子体,并有效约束以实现持续的聚变反应。CFS采用托卡马克装置,利用强大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并通过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实现创新突破。这一技术使得聚变装置更加紧凑、成本更低、性能更强,为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CFS计划利用新筹集的资金,重点推进两个核心项目。首先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德文斯的SPARC示范装置建设。SPARC是一个紧凑型、高磁场聚变装置,旨在实现净能量增益。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运行,并在2027年历史性地实现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驱动和维持反应所消耗的能量。一旦SPARC成功,CFS将全力推进其首个商业化发电厂ARC的建设。ARC发电厂选址于弗吉尼亚州,设计发电功率为400兆瓦,足以满足约1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谷歌已与CFS签署电力购买协议,承诺购买ARC电厂建成后一半的电力输出。
在全球范围内,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竞争日益激烈。除了CFS,美国还有多家备受瞩目的初创公司,如与微软签署供电协议的Helion Energy,以及获得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个人投资的加拿大公司General Fusion。同时,中国也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都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技术上的雄心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