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8应急浮水展示
一场行业盛会正在成都召开。
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国际车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以下简称“西博城”)如期开幕。人多,车靓,展位旺,各大车企摩拳擦掌,专业媒体蜂拥而至,车展新品璀璨云集——梅赛德斯-奔驰、一汽奥迪、上汽大众等携多款产品首发首秀,吸睛无数。
展馆内“百车争艳”,展馆外思想交锋。
作为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的重要官方活动,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正式举办。这场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车企及科技企业共聚的行业论坛,呈现出的是一场理性、深刻、技术性极强的“汽车之问”:迈入智能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变革新纪元,汽车行业智能化的下半场到底该怎么走?
“智能化”成为核心驱动力
未来,汽车或将实现类似人脑的双系统决策
今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回升到久违的两位数。
▲论坛现场 图据主办方
在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看来,这一数据更应引发深思——汽车产业正从量的高增长向低增长进行转变,“因此,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才是产业成熟的标志。而‘智能化’则是汽车产业下半场公认的最重要的动力源。”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大模型成为了新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角角落落。如今,我们正在利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驾驶从L2、L3级别,朝着未来的L4、L5去迈进。”
事实上,也正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智能驾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的突破点,产业规模达到万亿,L2级智能驾驶市场渗透率达到了60%,“我相信智能驾驶的需求将会进一步被释放。”肖仰华说道。
如何进一步推动汽车的“智能化”?肖仰华提到一个关键词——仿真建模。“汽车研发过程中,算法和模型需要很多仿真数据训练,所以仿真建模的逼真程度、还原度对于训练模型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仿真建模发展的下一步将会是世界模型,“它能够对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对现实世界的动作预测进行精准建模和预测。有了世界模型后,可以让无人驾驶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效果。”
另一方面,语言模型、双系统架构也至关重要。“目前,语言模型已经在智能座舱里大量使用,它将会成为总控器,来控制人和汽车各个部件的协作。”肖仰华提到,人的大脑中有一个模块负责知觉响应,另外一个模块负责慢思考,这样的双系统架构同样也会运用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未来会用大语言模型来做复杂的高层次结构化决策,而由强化学习的模型来实现实时的自动化响应,将这两种能力进行融合,将实现类似于人脑的双系统决策。”
“可以说,未来人工智能泛化的极限,就是我们无人驾驶的泛化的极限。”肖仰华坦言,随着智能驾驶向L4、L5级迈进,汽车产业对数据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更加严苛,“我们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细粒度、多场景的数据,才有可能训练出更高的智能水平。”
技术跃迁之后
如何实现“科技平权”?
▲领克VR体验
本次成都国际车展期间,比亚迪于室外展区打造智能化街区,带来仰望U8应急浮水、天神之眼领航辅助、方程豹豹力体验区,以及腾势易三方、云辇Z体验及灵鸢车载无人机互动等全场景互动体验;与此同时,小鹏AI机器人Iron灵巧亮相车展,车展引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化身“智”愿者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现场服务,让观众提前感知智慧便捷生活新图景。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之而来:这场技术跃迁,是否能真正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受益?当高阶智能化配置成为新车的标配或卖点,科技是否会形成新的门槛?
“科技平权一定会到来,但要先问:什么样的科技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在阿维塔科技副总裁雍军看来,平权不应是强塞技术,而是精准匹配用户真实需求,比如在10万元级车型中也能体验到实用、易用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这才是“把好科技真正带到消费者身上”的意义。
小红书商业交通出行行业策运负责人雷藏则在论坛上表示,科技平权并非意味着完全一样,而应分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他将其概括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平权,是每位用户都应享有的安全与便利体验;第二层是进阶平权,我们能享受到一定智能化的板块;第三层则是更高阶的科技体验,能带来更高级的、极致的、愉悦的享受,实现差异化价值。”
▲智己展台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还提出“燃油车不能智能化”其实是个伪命题——在能源供应和控制技术成熟的今天,燃油车同样具备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很多人以为智能化是新能源车的天然特权,其实不然,燃油车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这同样为“科技平权”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当智能不再被能源类型定义,传统燃油车也有机会成为智能化普及与科技平权的桥梁。
向“智”跃迁
成都正在绘就一份亮眼答卷
迈入智能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变革新纪元,汽车行业智能化的下半场到底该怎么走?从量变到“智”变,这不仅是行业的回答,也是成都的现实回应。
回溯过去,历经20余年培育,成都汽车产业集群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
数据即是证明,今年1—5月,全市汽车产量34万辆,同比增长29.4%;实现产值626.7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9万辆,同比增长402%;实现产值117.7亿元,同比增长162.1%,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鸿蒙智行展台的问界M7
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成都积极向“智”跃迁——出台《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以龙泉驿区、青白江区等地特色园区为载体,构建“整车引领、零部件协同、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推动创新融合,搭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平台,加速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深化产业链协同,推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就近配套,本地配套率已达41%,并力争将配套率提升至50%以上。
目前,成都拥有52个汽车类企业技术中心(含3个国家级)以及多个成果转化平台、孵化器等,集聚了40余名领军人才,构建起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成都打造多个车路协同、智能网联驾驶应用场景,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更是国内唯一的国际合作示范基地项目,累计开放测试道路680公里,测试里程超30万公里。
在成都,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加速跃迁,产业势能持续释放。这场聚焦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讨论与盛会,选择在这座城市展开,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杨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