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9日)是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测绘,听起来好像在生活中不太常见,但其实住房建设、卫星导航等等都离不开测绘的支持,还有这些年逐步走向商用的自动驾驶,更是需要建立在精准的测绘工作之上。那么,什么是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登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的无人接驳小巴车,抬头看去,车顶左右两侧的两块显示屏,显示的是目前的行驶区间和停靠站点;而车头位置的屏幕上,则清晰显示着行进方向的实时画面和各类传感器扫描出的模拟路况,活动的车辆、行人等信息,一经出现,就会以等比例大小的外在轮廓,显示在屏幕中;而这辆无人接驳小巴车,也会因这些变化信息而实时做出反应。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图应用高级工程师王艳介绍,这背后,车辆传感器和智慧路口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艳:比如说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结合路侧动态信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信息完成路径规划;同时,系统会将决策指令转化为车辆动作,包括转向、油门和制动系统的精准控制。
自动驾驶,按照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分为L0至L5共六个级别。以市场上常见的L2级别辅助驾驶车辆为例,车机系统可同时控制车速和转向,实现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等功能,但仍需要驾驶员,且驾驶员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王艳表示,高级别自动驾驶,是指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这种级别下,车辆在特定或复杂环境下已具备自主完成驾驶任务的能力,车内无需驾驶员干预。
王艳:和L2不同,当车辆启动自动驾驶模式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由系统来进行驾驶的。安全性肯定是第一位,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冗余。L2级别辅助驾驶如果出现事故,责任在人,也就是驾驶员;而L4级别及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是由机器负责兜底。
从车辆辅助驾驶到高级别自动驾驶,哪些方面亟待升级?高级别自动驾驶迈向商业化发展阶段,是否意味着无人驾驶的时代会很快到来?王艳表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首要考量还是安全性,不可急于求成。
王艳:比如说像光照强烈导致目标物无法识别的情况,或者因为有遮挡而出现盲区的“鬼探头”情况,仅仅依靠车端传感器和控制器,无法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运行安全方面,现在是交管“管人”,未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时代,就是交管“管车”,那么管理方式是否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管理的需要?同时,各品牌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路面行驶,如何做到高度协同?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车路云”一体化的解决路径。
“车路云”一体化,是指在车路协同的基础上引入云端和其他支撑平台,通过利用地图、气象等平台信息实现更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解决方案,被业内形象称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的互相协作。王艳说,五年前,北京就正式启动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力求突破的,就是这些行业痛点问题。
王艳:比如在路侧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就实现了“多感合一、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我们会把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设备都整合到一个箱体里面、一个综合杆上,这些路侧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与路过车辆交互,传递高可靠、低时延的路口交通信息,比如交通信号灯变化、盲区协同感知等。云端也是一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云端协同分析,有效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效率。通过风险和计算负荷的分摊,来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
去年,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试点内容包括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等九个方面。王艳介绍,今年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其中也明确提出推进自动驾驶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车路云”一体化,我们大致了解其中内涵;高精度地图,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艳:高精度地图具有更高的精度、更丰富的道路信息以及更快的更新频率,能够为自动驾驶突破场景限制、应对复杂路况提供更全面的底层数据支撑。比如,传统地图在定位时,车辆通过一些高架桥、地下停车场,很容易发生定位的偏离,利用高精度地图后,可以提升场景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它可以增强传感器的感知边界,比如车辆传感器受到光线、天气影响发生错误时,可以依托高精度地图来弥补,提前让车辆知道前方道路通向何方,和“车路云”一体化协同,还可以降低车辆算力负荷。
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建成覆盖60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地图底座,积极探索车路融合的高精度地图变化发现与快速成图技术,发布4项地方标准与5项团体标准,面向“车路云”一体化功能服务、车辆安全监测、自动驾驶、智慧环卫与公交、智慧交通、交通仿真等场景建设提供服务。
当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越来越多地落地,令人烦恼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是否会迎刃而解?当无人驾驶时代越来越近,能否真正实现“人悦其行、物畅其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