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销售三辆汽车,就有一辆以上来自中国市场。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数据,7月,世界汽车销量达到773万台,同比增长7%,环比6月下降4%,处于历年峰值水平。其中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份额的34%,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1-7月全球汽车销量5420万台,同比增长6%。从地区表现看,全球市场表现不一,亚洲市场整体向好,欧美市场则出现分化。
具体来看,今年1-7月,中国市场销量达到1824万台,增长12%,增速领跑全球主要市场。日本销量273万台,增长8%。美国市场销量976万台,增长3%;欧洲汽车强国德国销量184万台,下降4%。新兴市场中,印度销量297万台,下降3%。此外俄罗斯市场销量下滑较为严重,墨西哥的增速则相对放缓,而南美的阿根廷等市场的销量表现稍强一些。这种分化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东升西降”的格局。
回顾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份额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年初,随着“两新”补贴政策逐步启动,中国汽车销量回升,1月份额达到34%的高点。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美国、日本等市场暂时偏高的影响,中国世界份额一度回落至31%。随后,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车市逐月走强,到7月份额回升到34%的较好水平。
这种波动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也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2025年前七个月表现亮眼,全面提升了世界份额。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表现较强。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中国自主车企走势尤为强劲。比亚迪达到世界第6位,吉利第9位,奇瑞第11位。
电动化发展也导致部分国际车企逐步走向衰落。除了美国市场异常暂时较强和铃木等印度市场较好的因素促进,其它国际品牌份额出现全面较大的下滑。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车企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而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逐渐增强,也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汽车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在自主品牌的海外销量不断增长时,我们是否已经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型?
面对全球市场,中国汽车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无不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才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需要构建更完整和更具韧性的全球化体系,传递更加清晰的品牌价值主张,塑造更可信赖的国际品牌形象。只有完成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及生态出海的跃迁,中国汽车才能真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