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弛
8月28日,理想汽车(Nasdaq:LI;02015.HK)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实现302.46亿元,同比下滑4.5%;季度净利润为10.9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亿元几乎持平,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111,074辆,同比增长2.3%。
理想汽车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为90,000至95,000辆,同比减少41.1%至37.8%。不仅如此,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总额为248亿元(35亿美元)至262亿元(37亿美元),同比减少42.1%至38.8%。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二季度研发费用为28亿元,预计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2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将超过60亿元。
近几年来,凭借精准定位和增程式技术路线,理想汽车一度在造车“新势力”中独占鳌头。数据显示,作为最早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之一,理想汽车在过去五年里累计交付超过133万辆汽车,年营收超千亿元,可谓是“成绩”斐然。
然而,进入2025年后,理想汽车的发展态势急转直下。今年6月,其销量为36,279辆,同比下降24.1%;7月销量更是降至30,731辆,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9.74%,成为头部造车新势力中为数不多出现负增长的企业。
严峻情势之下,理想汽车不得不下调全年销量目标。今年5月,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年初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但即便如此,今年1-7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23.4669万辆,同比减少2.21%。按照全年64万辆的目标测算,这七个月时间里仅完成计划约36.7%的进度,还不足四成。
在盈利能力方面,理想汽车同样面临巨大压力。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单车平均净利润为1.78万元。但到了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降至不到0.7万元每辆,累计降幅超过六成。
二级市场方面,在过去一年中,理想汽车股价从46.44美元一路下跌,尤其是7月29日发布纯电SUV理想i8后,次日股价即大跌12.84%,六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8.85%,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截至美东时间8月28日收盘,理想汽车股价报23.26美元/股,较一年前几乎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