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布局在汽车工程科技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立项建设;1996年成功自主开发了我国首台开发型汽车性能模拟器,以“世界先进、亚洲第一”评价结论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2003、2008、2013和2018年实验室连续四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2022年,实验室经优化重组,成功获批建设制造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自始建以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背靠汽车产业主战场,瞄准国家战略任务对地面行走机械的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突破汽车产品开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奖9项,部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32项。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核心研究机构、 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与重大实验装备的主要研发中心,在我国汽车产品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在中国工程院郭孔辉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任露泉院士带领下,实验室稳定汇聚了一支包括35位国家级人才、210余位研究人员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现有固定人员248人,其中91%具有博士学位,85%具有海外留学/深造经历。“十四五”期间,实验室面向制造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对汽车领域提出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产底盘品质不足、电控总成性能欠佳、汽车工业软件与测试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重大科技问题,重点开展高品质底盘集成与仿生开发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新一代全工况、全地形、全生命周期智慧新能源底盘,构建底盘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基本实现底盘平台的正向化与高端化设计,自主开发仿真软件功能覆盖率达到国际主流同类软件的80%以上。通过有组织的学术创新研究,为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提供自主可控的底盘与总成设计技术;为国内车企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战略转型,提供原创性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服务,引领数字汽车时代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发展,为全产业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软件与测试装备等工具链;为人才培养,重构新一代汽车的构造、设计与实验学等知识体系,引领我国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升级。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证书
(1)主要科研成果:
(2)主要获奖证书:
重要科研项目
开放交流
研究平台
|实验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