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小米新车发布会,那碳纤维车顶看着就轻薄,据说比传统玻璃顶轻了一半还多。巧的是,咱青岛地铁 1 号线早就跑上碳纤维列车了,坐过的人应该有感觉,启动时晃动都小了点。说实话,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离咱普通人太远,没想到现在风向变得这么快。
以前听业内人说碳纤维按克卖,跟贵金属似的,现在居然能按吨批了。就拿最常用的 T300 级来说,这几年价格跌得厉害,听说降幅超过七成。这背后多亏了工艺革新,有家企业搞的热塑性工艺,直接把制造成本砍了一大半。你别说,去年在青岛环保展上摸过碳纤维部件,那手感跟磨砂塑料似的,谁能想到比钢铁结实好几倍。
身边懂车的朋友说,现在不少新车开始偷偷用碳纤维了。广汽那款昊铂跑车,全身都包着碳纤维,居然比普通车轻了四分之一还多,续航一下子多了不少。我还看过铁路货车的测试视频,喷枪烧到一千多度,板子居然没变形,敲起来当当响;扔进零下一百九十六度的液氮里冻透了,拿出来照样能用。难怪青岛中车敢把这材料用到地铁上,跑起来又稳又省电。
等等,这玩意儿万一撞了咋修?我问过修车的师傅,他皱着眉说现在还没谱。不过想想也是,当年铝合金刚出来时不也一样?技术这东西,普及开了总会有办法。再说现在国产碳纤维产能上来了,听说占全球快一半了,量大了维修成本肯定能降。
其实吧,轻量化带来的好处真不少。车轻了不光省油省电,开起来也更灵活。我发现青岛马路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要是都换上碳纤维车身,说不定续航能多跑大几十公里。中车四方都能造碳纤维地铁了,说不定哪天本地车企也会用上,到时候咱青岛人就能开上家乡产的碳纤维家用车了。
你们觉得这技术靠谱不?是愿意为轻几十公斤多花点钱,还是觉得铁皮车更实在?反正我挺期待坐碳纤维公交车的那天,说不定能少等几趟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