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动力技术的历史长河中,油电混动技术曾一度被誉为家用车的“节能之星”。回溯至2020年,若向一位资深车主询问何种动力技术最为可靠,他们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提及油电混动。这项技术以其低油耗、高可靠性和出色的保值率,在城市通勤中几乎难觅敌手,甚至有人将其视为家用动力技术的“终极形态”。
从2015年至2020年间,油电混动技术,尤其是“双擎混动”,在市场上大放异彩。部分热门车型甚至供不应求,消费者需加价方能提车。然而,时至今日,油电混动技术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尽管它曾击败所有同类技术,却终究未能抵挡住时代的洪流。
销量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五年前,本田的“锐·混动”系列年销量还能突破二十万大关,丰田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将“双擎混动”的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0%。当时,这两家企业在混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令其他品牌望尘莫及。然而,到了2024年,市场风向骤变。插电混动技术的销量激增至514万辆,不仅占据了混动市场的主导地位,更成为了市场的“新宠”。
相比之下,油电混动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其销量增长也变得模糊不清。在最近的销量排行榜中,前十名已难觅“双擎混动”的身影,直至第19位才勉强出现了一款RAV4荣放,但这款车的数据实际上是“纯油+油混”合并统计的结果。若单独审视“双擎”部分的销量,其结果无疑会令人大跌眼镜。
凯美瑞、卡罗拉锐放、锋兰达等车型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双擎”版本仍在销售,但已不再是市场的焦点。更多时候,它们只是隐藏在车型销量之中,扮演着默默支撑的角色。
从全球市场来看,油电混动技术的境遇同样不容乐观。许多人可能仍认为,“双擎混动”在海外市场上依旧风光无限,以其省油和省心继续引领潮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全球混动市场的占比来看,油混的份额正在持续下降。以2024年为例,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06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占比11.4%,插电混动占比6.3%,而混合动力的占比已降至5.9%以下。
在美国市场,尽管丰田仍是混动领域的领头羊,但它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竞争对手的弱小,而是整个行业的玩法已经改变。特斯拉、现代、起亚甚至福特等车企纷纷投入巨资布局电动平台,而非继续升级油混技术。如今,几乎只有丰田还在坚守油电混动技术。
油电混动技术之所以遭遇如此困境,原因并不复杂。插电混动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容量,还彻底重构了混合动力的技术逻辑。主流插混车型的电池容量普遍达到15kWh以上,日常通勤几乎可以完全依靠纯电行驶,综合油耗远低于油电混动。新一代插混架构如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安iDD等,普遍采用以电为主、发动机辅助发电+直驱的混合驱动模式,驾驶体验几乎与纯电车无异。
在智能化和技术演进方面,插混车更是远远领先于油电混动。如今的增程车/插混车已经开始采用800V架构和智能驾驶技术,这些都是油电混动技术难以企及的。因此,无论是从油耗、体验、智能化还是空间等方面来看,油电混动技术都已不再具备优势。
油电混动技术曾在其辉煌时期扮演过无可替代的角色,为家用车的节能降耗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项技术已逐渐失去了其市场地位。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省油,而是追求更强的电驱性能、更智能的驾驶体验和更长的纯电通勤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电混动技术虽然仍是一种稳定的解决方案,但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