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还拿800块打发人啊?
汽车圈最近炸了个大瓜:车评人陈震直播时,冷不丁甩了张转账截图,上面“800元”的数字刺眼得像灯泡——这是小米给他的“车马费”。弹幕瞬间炸了:“哥,你跑一趟油钱过路费都不止800吧?”“小米这是把车评人当外卖员使唤呢?”
别笑,这事儿真不是段子。陈震是谁?汽车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当年开着GTR跑“二环十三郎”火遍全网,现在随便一场直播几十万人看,算是车评界的顶流之一。就这么个人,小米给800块车马费?说出去谁信啊!
更离谱的是,这不是小米“不懂行”。汽车圈跑活动给车马费,早就是公开的潜规则——别觉得是“灰色收入”,车评人跟记者一样,出去拍车要花时间、油钱、人力,主办方给点补贴合情合理。行业里不成文的规矩:小博主最低2000块起步,大V三四千,头部的上万都有。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更懂行,不仅车马费给到位,还管饭管住宿,临走塞伴手礼,生怕媒体老师不满意。
结果小米倒好,直接砍到800块。这操作就像你去米其林餐厅吃饭,结账时老板说“给你打个折,抹个零头,给800吧”——不是钱的事,是看不起人啊!
一、800块背后:小米到底在“省”什么?
有人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思维”,讲究“极致性价比”,连车马费都要省。可问题是,小米造车这几年烧了多少钱?公开数据显示,2021到2023年,小米造车投入超500亿,研发费用一年几十亿,连门店装修都要砸钱搞“科技感”,怎么偏偏在车马费上抠搜起来了?
要我说,这根本不是“省钱”,是“没拎清”。
你猜车评人跑一趟活动要花多少成本?就拿陈震来说,他家住北京郊区,去趟小米工厂得跑几十公里,油钱过路费小300;直播前要做功课,研究车型参数、卖点,至少花2小时;到了现场拍素材、互动,又是一下午;回来还得剪视频、写稿子,前后折腾一天。按北京市场价,一个资深策划一天工资多少?少说3000块吧?小米给800块,等于让人倒贴2200块干活——这哪是请人,这是“白嫖”啊!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内部可能还觉得“800块不少了”。毕竟互联网公司习惯了“线上沟通”,觉得“发个链接就能看车,干嘛要给那么多钱?”可汽车跟手机不一样啊!手机拆箱拍个照就行,汽车得试驾、看细节、体验操控,这些都得线下跑。你让车评人白跑一趟,人家凭啥帮你说好话?
二、省了1200块,丢了一整个圈子的人心
小米可能觉得:“不就少给1200块吗?(对比行业最低2000块)全网那么多车评人,少他一个陈震也无所谓。”
太天真了。
汽车圈就这么大,车评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陈震甩截图这事儿一出,其他车评人嘴上不说,心里能没想法?“连陈震都只给800,我这种小博主去了,怕是500都拿不到吧?”“去了也是挨骂,不如不去。”
结果呢?小米新车上市,本该是媒体争相报道的“高光时刻”,现在倒好,车评人集体“沉默”——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也不想说。你想啊,收了800块,夸车吧,网友骂“恰烂钱”;骂车吧,小米说“拿了钱还黑我”;不说话吧,又显得自己没骨气。与其左右为难,不如干脆不沾边。
反观理想、蔚来,人家是怎么干的?车马费给到位(三四千起步),活动安排明白(接送、住宿、晚宴),临走还送点小礼物(车模、周边)。车评人拿了好处,自然愿意主动宣传:“理想L9的座椅真舒服”“蔚来服务太贴心了”——这些“自来水”宣传,比投硬广管用10倍!
你看,理想蔚来花的是“人情钱”,买的是“口碑裂变”;小米省的是“车马费”,丢的是“媒体关系”。这账算下来,谁亏了?
三、“高端梦”不是堆配置,是连800块的尊重都给得起
小米一直喊着“要做高端品牌”,可高端品牌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是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还是靠“800块车马费”?
都不是。高端品牌的核心是“尊重”——尊重用户,也尊重合作伙伴。
你去看BBA(奔驰、宝马、奥迪)怎么搞活动?车评人参加活动,机票酒店全包,车马费按级别给(大V上万,小博主几千),现场工作人员全程笑脸相迎,生怕哪里招待不周。为啥?因为他们知道,车评人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你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真心帮你传递价值。
反观小米,一边在发布会上喊“我们的SU7比保时捷还强”,一边在车马费上抠搜——这就像一个人穿着高定西装,却配了双破拖鞋,看着就别扭。网友说得扎心:“要是小米连800块的尊重都给不起,我凭啥相信它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安全配置、电池寿命)不抠门?”
更讽刺的是,小米创始人雷军总说“用户至上”,可这次连合作伙伴的基本尊重都没给。车评人虽然不是“用户”,却是“用户的眼睛”——消费者买车前,会先看车评人的测评,你把“眼睛”得罪了,用户怎么看到你的“好”?
四、公关不是算术题,是“人情账”
有人替小米洗地:“可能是实习生搞错了,本来想给8000,少打了个0。”
拉倒吧,转账金额是要财务审批的,800块和8000块能一样?这根本不是“失误”,是小米内部对“公关”的理解出了偏差——他们以为公关就是“算成本”,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却忘了公关的本质是“做人情”。
人情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钱金贵。你对人家好,人家记在心里,以后有机会自然会帮你;你对人家抠门,人家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把你拉进“黑名单”。
就像陈震,他不是缺这800块——他开的是几百万的豪车,一场直播带货能赚几十万,800块对他来说就是“零花钱”。可他为啥要甩截图?因为他觉得“不被尊重”——你小米请我去,是看中我的专业能力,还是觉得“随便找个人凑数就行”?
这年头,谁差那800块啊?差的是那份“被重视”的感觉。
五、小米该怎么办?现在补钱还来得及吗?
事到如今,小米只有两条路:要么硬撑,要么道歉补钱。
硬撑的话,结果很明显:媒体继续沉默,网友天天拿“800块”嘲讽,“高端梦”彻底成笑话。毕竟消费者会想:“连车马费都抠的品牌,车能好到哪去?指不定电池用劣质的,底盘偷工减料呢?”
道歉补钱呢?可能有点“打脸”,但至少能挽回人心。比如雷军发个微博:“这次是我们考虑不周,已经联系陈震老师补上车马费,以后会优化流程,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姿态放低了,网友反而会说“知错能改,还是有诚意的”。
不过话说回来,补钱容易,补“信任”难。小米要是真想吃“高端”这碗饭,得明白一个道理:高端不是靠吹出来的,是靠细节堆出来的——从产品质量到服务态度,从用户体验到合作伙伴关系,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位”。
不然,就算你的车卖得再贵,配置再高,大家一想起“800块车马费”,心里就会犯嘀咕:“这品牌,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