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 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
报告共计:32页
《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总结
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领域(约占全国15%),其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报告以汽车行业为切入点,分析需求侧如何通过采购实践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核心内容如下:
一、需求侧的关键作用
下游行业的低碳需求是钢铁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汽车行业因钢材占比高、碳管理体系成熟,成为低碳钢采购的先行者。全球车企纷纷设定脱碳目标(如宝马205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沃尔沃2040年净零排放),叠加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压力,倒逼上游钢铁企业减碳。同时,汽车电动化使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占比超70%,低碳钢采购成为车企实现全生命周期减排的关键。
二、低碳钢推广的核心挑战
1. 标准碎片化:全球存在150多项钢铁可持续标准,术语定义、核算方法、认证规则不统一(如中国C2F标准仅计CO₂,国际RS标准涵盖全温室气体),导致产品碳足迹可比性差,互认难度大。
2. 经济性不足:低碳钢生产因技术投入(如氢能炼钢、碳捕集)成本较高,当前E级、B级碳效钢成本较传统钢分别增加2%、27%,短期绿色溢价抑制市场需求,形成“需求不足-产能受限”的循环。
三、破局路径与实践案例
1. 采购机制创新:长期采购(如宝马与河钢签订协议,2026年使用降碳95%的绿钢)可稳定供给预期,需求聚合(如落基山研究所搭建的可持续钢铁采购平台)通过整合分散订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2. 标准与数据协同:试点项目(如中汽碳数字平台)推动碳足迹核算标准化,统一数据披露格式,增强上下游互认。国际上,瑞典SSAB与沃尔沃合作氢能炼钢,通过长期合同分摊成本,已实现绿钢商业化应用。
3. 技术与成本优化:短流程电炉(废钢利用)、氢基竖炉等技术路径降碳潜力显著,预计2030年后绿氢成本下降将使B级低碳钢成本增幅降至11%,逐步具备经济性。
四、行动建议
需从标准建设(推动互认框架)、市场机制(完善碳定价与绿色金融)、产业链协同(跨行业需求聚合)三方面发力。汽车等头部企业应分阶段制定采购策略,优先采用成熟技术(如废钢电炉),同时提前布局氢能等前沿路径,通过规模化采购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报告指出,需求侧不仅是采购方,更是转型“加速器”,通过协同政策、技术与市场工具,可实现钢铁与下游行业的联动降碳。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