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誓将整合进行到底,这一次向智驾动刀。
近日,有媒体爆料千里科技CEO印奇、联席总裁王军奔赴宁波杭州湾,参加一场“誓师大会”,会议时长为3小时,而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吉利未来智能驾驶业务的发展方向和整合计划。
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团队将进行一轮大整合——吉利未来将只保留一个智能驾驶团队,即千里智驾。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旷视旗下智驾品牌“迈驰智行”将一同并入重庆千里智驾。
据悉,极氪智驾团队1300人“原地转正”,合同换签,福利待遇不变;smart智驾人员重组:约100人要重新面试进入新平台,未通过者获得“N+1”赔偿;路特斯保持独立;关于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的具体安置方案没有披露;而在此次调整之前,迈驰智行的团队近500人已经率先装进千里智驾。
预计整合完成后,重庆千里智驾的团队规模将达到近3000人,人数如此之多,整合执行速度如此之快,实在让人再次感慨吉利的雷厉风行。
三个团队合并后,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将担任千里智驾的 CEO,前极氪智驾副总裁陈奇担任联席 CEO。
田忌赛马?集中力量干大事!
大概是从2023年起,传统车企纷纷将视为智驾核心战略之一,技术方案多元、研发组织多样化、人员扩张,都是那几年司空见惯的景象。
吉利和很多传统车企一样,智驾体系呈现”多品牌独立研发+外部合作”两手抓,极氪、smart、路特斯、研究院、还有旷视合资的迈驰智行,均设有独立的智驾研发团队,形成了至少5个并行的智驾研发主体,形成庞大但分散格局,并且各品牌团队在技术路线和资源投入上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约1000人,主导开发了”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的核心架构和算法。该团队在星睿AI大模型、天工开物开发链和踏歌中间件等底层技术上具备优势,同时负责全集团智驾技术的整合与标准化工作。
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1500人,技术路线以自研为主,主攻L2+级别的高阶智驾技术,在算法开发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形成了数字先觉网络和端到端模型等核心技术,其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已在极氪001、极氪007等车型上搭载。
领克智驾团队则主要采用内外合作的方式,合作方包括福瑞泰克和吉利与亿咖通联合创立的吉咖智能。几何和银河品牌则主要依赖低阶智驾方案。
这种分散的研发模式导致各品牌智驾功能重复开发、硬件配置不统一,增加了研发成本并降低了技术迭代速度。数据显示,吉利旗下各品牌智驾团队独立作战,2024年的研发投入便达到104.19亿元,占全年营收的4%。即使吉利当过几年自主品牌老大,家底再厚也禁不住这样霍霍,加上这两年卷得寸草不生,都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所以如何把原本分散的资源,真正聚成一个拳头,才是这个吉利、这个时代的车企、真正需要思考的东西。
何方神圣能一统吉利智驾?
统一智驾这一步,吉利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向外界表明。
今年3月中旬,吉利已确定全系统一使用 “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分H1-H9不同等级),覆盖所有品牌车型,此次成立千里智驾正是统一方案的落地举措。
彼时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千里浩瀚’是吉利统一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整个吉利的高阶智驾‘一盘棋’,包括领克,都在‘千里浩瀚’的智驾体系内。我们会进行全面统一,聚焦‘一个智驾’。”
很快,6月27日重庆千里智驾成立,由千里科技联合吉利、路特斯等组建的智驾合资公司,打破了传统“主机厂+Tier1”的线性合作模式,构建起资本、技术、数据、政策联动的产业共同体。
而挂帅这家智驾公司的人,则是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车BU)总裁王军。
2019年,王军参与创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车BU)并担任首任总裁,还深度参与“引望”技术平台构建,对智能驾驶产业链有深刻理解。
除王军外,还有两个人对于千里智驾十分重要。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擅长AI平台构建与资本运作,推动千里科技与吉利的深度融合。
陈奇则是吉利控股集团的首席智驾科学家,原极氪智驾负责人,也曾在华为任职,专注于算法架构与技术落地。
三人分别在战略、技术、资源整合三个维度发挥核心作用,他们三人所构建的“铁三角”也有助于吉利在智驾上的快速转型。
写在最后:
智驾大整合是吉利继采购供应链、智能座舱、整车平台等前后端资源整合后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其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的又一次深化。
我们能看到,吉利这次不是简单地砍掉重复团队,而是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大脑”驱动整个车系的智能进化。
但追求先锋科技的极氪,定位都市精品的smart,还有更大众化的吉利银河,不同的品牌之间调性不同,该如何建立统一、高效、创新的智驾团队,是千里智驾当前面临的难题,整合只是开始。